1.全球气候类型及分布

2.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3.有关天气和气象的资料。

4.全球气候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5.寻求地理方面:天气与气候有关的知识。

6.深圳一年四季的气候是什么情况?

7.海南一年四季的天气

全球气候类型及分布

2021年主题我们的气候与天气_我们的气候和天气资料

(转)(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均较大。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以往往出现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而表现出干湿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1.陆地温带气候

陆地温带主要分布在35°~60°N的地区,南半球由于只有较小的陆地延伸到40°N以南地区,所以温带面积不大。由于受大洋分割作用的影响,温带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分异现象。一般在大陆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二者之间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35°~55°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即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和北美大陆100°W以东大约在40°~60°N的地区等。这种气候的气温、降水状况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相似,但风向、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在成因方面,它的冬季寒冷干燥不是由于大陆季风的作用所致,而是由于从海洋吹来的西风人陆已深,经过了大陆变性作用,故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

(2)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部,包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和南部,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北美加拿大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这里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暖流经过,于是形成了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气候特点。此外,这里阴雨日较多,云雾多,日照也较少。

(3)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35°—55°N左右的东亚地区,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气候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此外,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也是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由于上述几种温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湿润(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因此较普遍的发育了温带阔叶林景观(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森林草原景观),但也存在着某些差异。东亚的阔叶树种类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等杂木;欧洲西部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的阔叶林景观(包括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则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为主。整个温带湿润阔叶林带主要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

(4)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亦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 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 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

2.陆地亚热带气候

陆地亚热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40°之间的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和海陆位置等因素作用,在大陆东岸一般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二者之间为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1)亚热带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5°—35°N的地带和南美的巴西高原东南缘、巴拉那河中、下游以东和潘帕斯东部。此外,在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南岸也有分布,但面积较小。其主要特点是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比季风区均匀。这些地区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陆东岸)方面,都与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似,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和相邻的海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后者突出,故未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亚热带的亚洲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冬夏海陆气温不同引起气压配置的变化是形成本区气候的主要原因。冬季亚洲大陆为高气压所控制,盛吹由陆地向海洋的西北风即冬季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所控制,盛吹由海洋向陆地的东南风即夏季风,降水较多。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主要植被,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3)亚热带夏干气候

亦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替控制。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因此,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便成为地中海式气候的主要特征。该类型气候区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兰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故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渡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陆地高纬度气候带主要包括北半球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地区。北冰洋和南极冰原分别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又分别是亚洲和北美洲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冰洋气团与极地气团交绥的冰洋锋上有自西向东行进的气旋活动。这里气温低,有世界寒极、北半球寒极。主要气候类型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几个气候带的特点是:

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亦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一般分布于50°—70°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70°N之间,包括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这里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在冬季,冰洋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也能够伸入。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50℃,绝对最低气温-73℃,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的绝对年较差曾达101.8℃,成为全球气温年较差最大之地。

2.极地长寒气候

亦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75°N之间,这里已位于北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明显。气候特征为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为0—IO~C,降水稀少,大都属于冰洋锋上的降水,多半为降雪,云雾多,蒸发弱。

3.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这里纬度最高,极昼和极夜最长的时间可达半年之久。长年处在极地高压控制下,为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因长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原。南极地区是全球的寒极、风极和最干燥的冰雪大陆,北极地区则是冰盖和浮冰的大洋。

(四)高地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1、纬度位置。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短,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气温高。南方相反。

2、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80~90度E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

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域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伴随着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扩展资料:

海陆分布

由于海洋和大陆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特性,如容积热容量、导热率等海洋与陆地显著不同,因而海洋和大陆在气候上差异很大。比较而言,大陆上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海洋大。温度的年较差是区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重要指标。

并且,夏季大陆是热源,冬季海洋是热源,热源有利于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加强,而冷源有利于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加强,海陆的分布使行星风带分为若干个高低压活动中心,这些高低压活动中心对于形成世界季风气候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

例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海陆分布的不同也影响降水,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百度百科-气候

有关天气和气象的资料。

1、名词解释上的差别:

大气物理状态和现象称气象。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象现象是可以由气象学解释的可观察的天气事件。这些事件被存在于地球大气中的可变因素所决定,它们是温度、气压、水汽、梯度以及每个可变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天气:

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干湿、晴阴、风雨、冷暖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记录是表述天气的基本依据。天气和气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

2、科普解释:

当你打开收音机、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就会听到或看到天气预报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气象”、“天气”、“气候”这3个名词经常碰到;当您要到某地出差,总要向别人打听一下那里的气候、天气情况如何?然而,“气象”、“天气”和“气候”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可能有些人会将其混为一谈,认为反正都是天气呗!其实三者的含义有着较大的区别,相互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例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北京的雨季等。

所以说“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内涵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3、灾害性天气的种类

参考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全球气候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地表平均气温显著增加、降水量变化年代际波动较大、日照时数和近地表平均风速均显著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空间异质性较大等,具体表现如下:

(1)温度变化:近50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显著增加,自1960年来升温幅度达1.2℃,最暖年份则出现在近20年中,不同地区增温幅度不同,总体趋势是北方升温要大于南方,而冬季增温(平均0.04℃/年)要显著高于夏季增温(平均0.01℃/年)。

(2)降水量变化:近50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年代际波动较大,降水量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1960—2006年,各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北、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地区以及西南的西部和华南的东部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增速最大值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其他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华北年均降水量减少最多。

(3)日照时数变化:近50年中国的日照时数、近地面平均风速等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其中,日照时数全国普遍减少,以华北地区最明显,每10年减少119小时;而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减少趋势每10年降低58~73小时,西北地区每10年减少24小时。不过,风速减少最明显是西北地区。

(4)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近50年来,中国遭遇的极端高温热害、亚热带极端低温冻害、洪涝灾害和极端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频率都表现为大幅度提高的趋势,极端性天气气候灾害频发使农业生产年际间波动增大。就区域变化而言,中国除华中地区外其他地区夏季的高温热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而冬季寒冷天数则显著减少,强降雨事件引起的洪涝灾害则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这些极端事件在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增多,在东北和长江流域西北部地区则相对较少。

(张旭辉)

寻求地理方面:天气与气候有关的知识。

天气——

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因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天气变化是同天气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大气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综合结果。

各类天气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着,都反映着一定地区的环境特性。比如极区及其周围终年覆盖着冰雪,空气严寒、干燥,这一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极区低空冷高压和高空极涡、低槽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赤道和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高纬度是冷、暖气流经常交绥地带,不仅冷暖气团你来我往交替频繁,而且其斜压不稳定,是锋面、气旋系统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活动反过来又会给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以深刻影响。因而认识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天气预报是人类预报天气的发展的科学。

从谚语开始到今天使用计算机进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等等的运算,数值预报这门科学的历史长久。

今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对一星期内的天气做比较准确的预报。

现在气预报大都播报最高、最低气温,降雨机率,晴天、阴天,紫外线指数

1、天气形势:在一张特制的地图上,填上世界各地气象台站在同一时间内所观测到的气压、风、温度、湿度、云、天气现象等要素,经过绘图分析,可以看到在某一天、某一时间,整个地球是或者某一地区的空气运动状态和天气分布情况,就好像给地面上的空气和天气照了一张大“像片”,从这张“像片”上可分析出冷和暖,气压高低,空气流动方向、速度、刮风下雨等,这就叫做天气形势。这张图收天气形势图。对于未来天气形势会有什么变化,将可能出现某种其他的天气形势,这种分析判断,称为天气形势预报。

2、高压和高压脊: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中心气压高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称为高压。高压区气流自中心向外围流散,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并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如某一区域的气压高于毗邻三面,而低于另一面时,则该区称为高压脊,常是高压凸出的部分,犹如高山延伸的山脊。在高压和高压脊控制的地方,空气有下沉运动,天气晴朗,云雨和大风少见。

3、低压和低压槽:和高压含义正好相反的称为低压。即中心气压值低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气流自外围向低压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作反时钟方向流动。若某一区域气压低于毗邻三面,而高于另一面时,则该区称为低压槽,犹如大湖延伸出去的一年河沟。在低压和低压槽控制的地方,空气有上升运动,天气较复杂,常有云雨、大风出现。

4、槽线:在低压槽内,把气压最低值的点连接起来成一条线,叫“槽线”。槽线的两侧有明显的温度湿度差别和风向的突变。在一般情况下,槽前多偏南风的暖湿空气,多上升运动,如果水汽充沛,易产生降水。槽后多为偏北风的干冷空气,为下沉气流,云雨少风,虽有时产生少量云系,也会消散。槽线自西向东移动,我们称之为“西来槽”。

5、切变线:在某一区域,由于空气流动的方向,速度有明显的差异,形成较大的不连续或突然的转变,如夏季在济南和山东半岛附近,经常有副热带高压的后部会出现东南风和西南风的切变,这个东西向的横切变,如果北上时将影响河北省自南往北的较大雷雨天气。有时在北京稍北的区域也易生成横切变而后南压,影响河北局地降水天气。

6、低涡:低涡是高空等压面上中心高度较低的空气涡旋。低涡内的气流成反时钟方向流动,有上升运动,如水汽充沛,常造成阴雨天气。在华北的西南部四川、甘肃、青海一带生成的低涡叫西南涡,当其东北移动到我省上空时会产生较大的降雷雨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和大风,群众说“雷雨三后晌”,常是这种冷低涡所引起的。

7、冷锋:地球表面由于凹凸不平,海陆分布不匀,吸收太阳热能差别就很大,因而低层空气就有冷暖之分。冷暖空气的交界处就是锋。当冷空气推着暖空气向前移动,叫冷锋,这是华北常风的一种。在冷锋前天气暖和,湿度大,云系较多。冷锋过时,常有恶劣天气产生,有时雷雨交加,伴有冰雹大风。冷锋过后,在一般情况下是北风呼啸,气温下降,天气逐渐转晴。当冷锋从西北方向移来的叫西北冷锋,由西向东移的是西来冷锋,从北边南压的叫偏北冷锋。在主要冷锋的后边有时会再生成一条冷锋,这叫副冷锋。

8、台风: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台风刚形成时,只不过是热带低气压,随着向西移动,逐渐加深,使洋面上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至高空,周围低层空气向低压中心流动,形成一个反时钟旋转的大旋涡,直径一般为200-1000km,中心是“台风眼”,半径多为 5-30km,气压极低,风小浪高,云层裂开变薄,有时可见日月星光,其四周则是高耸的云壁,狂风暴雨均发生在台风眼之外。台风对华北影响机会较少,有时在7-8月受台风倒槽或边缘影响,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和强烈的东北大风。

9、飑线:具有强烈对流,且风向风速有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常发生在春夏季移动很快的冷锋前方,和台风的边缘。飑线过境时,气压猛升风向急转,风速猛增,一般情况下都有较大的雷阵雨,有时还伴有冰雹。雹线生成时间暂短,其生命史也很短,但对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

10、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以及各种天气现象。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的资料常应用在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有关科学研究等方面。

11、天气现象: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例如云雾、降水雷暴、大气中的虹霓日耳等光的现象。其综合变化常能表现大气变化的特征。

12、毫巴:气象上常用的气压单位。毫巴是压强的单位,它是巴的千分之一,一毫巴等于3/4毫米,一个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也等于1013.3毫巴。

13、等压线:气压数值相同各点的联线。可显示空间气压高低的分布状况,看清高压,低压的位置,范围与强弱。

14、位势米:位势高度的单位之一。在纬度45度的海平面处,一位势米与一米相等,但随着纬度的改变也稍有差异,但其差值不超过0.02米。

15、天气谚语: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着丰富的看天经验,总结并归纳成气象谚语,流传至今。我国的天气谚语,极其丰富、广泛,有阐述天气现象,天气变化和反映气候特点等多种,例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北风雨太公”、“春风唤秋雨”、“九里风,伏里雨”等等。天气谚语往往受地区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故需加以仔细的研究分析,去假存真,去粗取精,使用中应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在反复验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凉热雨三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沙漠气候:基本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但冬季气温稍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亚热带草原气候: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似,但分布在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年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

温带沙漠气候:极端干旱,温差较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

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

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区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次,在研究天气对人的影响时,控制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要比研究气候对人的影响时更难以控制。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深圳一年四季的气候是什么情况?

1、深圳春季平均温度是16.0°C 至23.0°C?

白天平均23.0°C?,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16.0°C?,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2、深圳夏季平均温度是25.0°C 至31.0°C

白天平均31.0°C?,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

夜间平均25.0°C?,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

3、深圳秋季平均温度是24.0°C 至31.0°C?

白天平均31.0°C?,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

夜间平均24.0°C?,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

4、深圳冬季平均温度是14.0°C?.?22.0°C

白天平均22.0°C?,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14.0°C?,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扩展资料: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于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偏东南风,时有季风低压、热带气旋光顾,高温多雨。其余季节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燥,气候温和。

春季影响深圳的冷空气势力开始减弱,天气够变,常出现"乍暖乍冷"的天气。初春仍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少数年份在2月下旬仍可出现寒潮天气,且雨水较少,多数年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下,常出现炎热天气,是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时期。同时夏季也是深圳降水最为丰沛的季节,深圳的降水各地区差异很大,容易出现局地性的洪涝灾害和短时雷雨大风天气。

秋季是深圳市的少雨干旱时期,多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由于雨水少,蒸发大,因而秋旱容易发生且发展迅速,深圳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秋旱发生。

冬季是深圳市最冷的季节,经常处于干冷气流的控制之下,气温达全年最低,降水稀少。

海南一年四季的天气

1、海南的春天天气十分暖和,有小雨。空气新鲜,清风凉爽,少不了灿烂阳光。气温在18至32度,平均20度左右,适宜穿着短袖衣和中等厚度的衣裙。

2、海南的夏天天气炎热且有些潮湿,常遇下雨天。最高温度36度,平均气温26至33度,湿度亦会上升至90%。适宜穿着短袖衣和中等厚度的衣裙。

3、海南的秋天天气凉爽,伴着秋风阵阵,温度及湿度开始下降。温度20至30度,平均25度,湿度约80%。多数都是干爽的晴朗天。适合着短袖衬衣、簿毛衣及轻便衣衫。

4、海南的冬天天气不下雪,不结冰,感觉不是很冷。气温24至28度,平均温度27度,湿度约73%。天气清凉,是海南旅游的好时节,而且特别有助于人们的健康。

扩展资料: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中部山区较低,西 南部较高。全年没有冬季,1至2月为最冷,平均温度16-24摄氏度,平均极端低温 大部分在5摄氏度以上。

夏季从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为平均温度最高月份, 在25-29 摄氏度。 西、南、中沙群岛属于热带海洋气候,长夏无冬,全年平均气 温 26.5 摄氏度。海南岛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 上。

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干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长达6至7个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总降雨 量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70-90% 。中部和 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它地区为半湿润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