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预报:史上最早寒潮侵袭,多省发布御寒公告!降多少度

2.关于农村旱情的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3.农村天气预报是什么意思

4.2023年春节是冷还是暖?三九天气能预兆,看看农村谚语就知道

5.芒种节已到,今年芒种节和去年有些什么不同?看看农村俗语怎么说?

6.什么是冻雨?

天气预报:史上最早寒潮侵袭,多省发布御寒公告!降多少度

查查河南天气预报_农村天气预报河南

寒潮,指的是来自北方寒冷地区的空气,向南部不断侵袭,造成了难度大幅度的降温,同时还伴有降雨和大风。

这种自然现象对于人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极大的影响。

因为我国的地理位置,每年冬天我国都会迎来寒潮。

但是今年还未正式入冬,仅仅是在秋季,部分地区就发布了正式的寒潮预警。

此次寒潮预警,应该是史上最早的寒潮预警。

寒潮侵袭,多省气温骤降

据新闻报道,从10月3日开始,一直到10月6日,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温度将会下降8度到12度,涉及多个省市。

其中偏北部的多个省市,包括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多个省市降温可达16度,而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部以及湖北安徽等地,降温甚至可达18度以上。

另外,北部多个省市已经迎来了连续几天的中大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出行,一部分的农作物也遭到损毁。

预计在10月6日左右,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最低温度将达到0度,而河南,山东和南部地区最低温度也会到达十度左右。

预防寒潮扩大影响,多省发布防寒指南

此次寒潮来势汹汹,确实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气温骤降,让不少人都染了风寒。

为了防止寒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扩大,多个省份已经正式发布了防寒指南,帮助居民度过难关。

首先,要注重保暖措施,准备好厚衣服,在农作物的生产上,也要做好应对寒冷天气的准备;农村地区或者是住平房的人,要注意自家的门窗和一些临时搭建物,很容易被大风吹走,误伤到其他人;在进行户外工作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注意安全。

家中有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或者是有老人和小孩儿的,一定要照顾好他们,此类人群对于气温的变化比较敏感,提前做好保暖工作,最好不要让他们出门,防止发生意外。

防止农作物受损,要做好这些工作

此次寒潮侵袭,受损最为严重的应该就是一些农作物,一部分不耐寒的农作物直接就被冻死了,因此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如今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强降雨,如果降雨现象继续维持下去,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蔬菜的根系活力。

因此可以在降雨来临之前,先给蔬菜降水,提高蔬菜根部的适应能力,同时还可以起到让土壤降温的作用。

气温骤降很有可能会使一些耐寒水平低的蔬菜直接被冻死,可以在这类蔬菜的叶面上适当地喷上一些海藻酸或氨基酸,以此来提高治污刺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蔬菜的抗寒能力。

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好是将这种植物移植到温室大棚当中,保证大棚内的温度,或者可以使用地膜,来增强地面保温,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熏烟的方式。

当气温骤降时,大棚内外温差变大,会使得棚内湿度提高,很容易让蔬菜染病。

因此,一定要做好控制湿度的工作,每天早上将大棚打开15分钟,与外界通风,将棚内的湿气排出,防止棚内蔬菜生病。

气温正常时,外界有很多的小型害虫,它们本身对于蔬菜的危害性就是很大的。

气温下降之后,小型害虫会试图进行大棚中避寒,很容易导致害虫在棚内的集中,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通风口放置防虫网,大棚周围的杂草和垃圾一定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害虫扎堆。

最后,还要注意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部分地区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风力可达6-7级,大家一定要提前检查好棚内设备,例如压膜线,地锚之类的设备,如果出现损毁或老化要及时更换。

一些临时搭建物要及时拆除,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大风来袭之后,被吹到其他地方,造成安全事故。

除此之外还有附近的电线也要放置好,防止引发火灾。

此次寒潮来势汹汹,前不久南方各地区才发布了高温预警,仅仅过去几天,气温就直线下降。

再加上恰逢国庆假期,此次降温必然会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通出行,生产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

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应对此次的寒潮,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好防范措施,准备好厚衣服,尽量减少出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关于农村旱情的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以小麦问主,2009年春节之后,随着各地旱情的延续,各地连连发布干旱红色警报,河南、安徽等省的小麦受旱面积达到了六七成。

在旱情的影响下,小麦市场的一场春季攻势率先在期货市场上演。郑州强麦主力合约905在2月3日尾市报收于2013后,2月4日开盘不久即上演涨停行情。而在现货市场,干旱加上期货市场的指引,虽然有国家连续拍卖的保证,在节日氛围未散的情况下,节后第一拍也创出了60.44%的较高成交率。

小麦市场的上涨似乎已成定局。

一、北方冬小麦产区干旱仍在延续

在3日召开的全国抗旱保春管工作视频会议上,农业部介绍,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据农业部农情调查,截至2月2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41亿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32亿亩。1月下旬农业部启动了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并于节后启动了抗旱一级应急响应。并先后派出4批16个工作督导组,推动抗旱措施落实;多次组织主产区农业部门和有关专家,研究抗旱措施,提出加强分类指导的技术方案;组成20个专家指导组,分赴受旱严重的小麦主产区。并且密切与气象部门会商旱情走势,启动旱情日报告制度。

根据中央气象台2月2日10时发布的未来十天天气预报,2月8日前后,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江汉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等气象干旱区有一次降水过程,但由于前期降水持续偏少,上述大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将持续或发展。

二、当前旱情对生产尚未造成实质性影响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永良介绍,目前旱情对今年我国小麦收成的具体影响要等3月份麦苗返青时才能确定。根据我们对河南部分地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豫北地区小麦目前受行情影响不大,由于当地水利建设较好,在节后能有效的解决春灌问题。而在河南的东、西部,小麦苗黄情况较北方增多。根据最新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省小麦苗情总体较好。全省小麦一类苗比例达到52%,比上年同期增加3.7个百分点;二类苗比例为34.2%;三类苗比例为12.2%;旺长苗比例为1.6%,比上年同期减少0.6个百分点,苗情与近年同期相比属正常年份。面对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河南提出在未来10天时间内,要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再普遍浇灌一遍,山东也准备了预案,计划从黄河、山东各水库等一切有水的地方引水。此外,农业部派出了5个由司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及小麦专家指导组,分赴河南、安徽等9个小麦主产省,督导抗旱救灾工作,将对今年的小麦生产带来更多的保障。

三、托市粮持续拍卖将确保市场供给

据我国农业部门预计,

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52850万吨,同比增加约2690万吨,增幅约5.4%,比历史最高的1998年增加约3.2%。其中,小麦产量预计达到11175万吨,同比增加约245万吨,增幅约2.2%。而根据中华粮网的测算数据,2008/09年度我国小麦消费量预计在10280万吨,年度结余905万吨,全年供需形势较为宽松。从目前小麦市场的阶段性供给来看,2008年我国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5866.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24.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087.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7%,比上年同期增加1472.9万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4202.7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83%,比上年同期增加1307.8万吨。目前市场上的粮源主要来自国家粮库,这也确保了市场供给的有序性。

四、国家的调控仍是影响后市小麦走势主因素

去年10月19日,国家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87元、83元、83元,比2008年提高10元左右。今年国家托市价格的提高,使得2008年的小麦拍卖底价的提高成为必然,这将会对今年小麦市场价格形成强力的支撑。但我们也应注意到,随着国家手里粮源的增多,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也愈来愈强。从节后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今年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点继续偏向农村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粮食直补,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综合来看,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继续追高风险恐将大大增强。

农村天气预报是什么意思

农村天气预报是指针对农村地区进行的天气预测和信息发布,其主要内容包括天气现象、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农村天气预报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等优点,不仅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做好农业生产决策,还可以避免天气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生活造成的损失。

农村天气预报可以利用天气预报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人工预报和自动采集,也可以结合实地勘测和气象观测等手段,及时监测天气变化,将预测信息传递到农村地区。在形式上,农村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进行发布,也可以通过村委会、户部、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以便全面、准确地向农村群众提供相关天气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不断升级,农村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也得到了不断提升。现代化的农村天气预报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增加农村经济效益。未来的农村天气预报将会更加集成化、精确化和智能化,真正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023年春节是冷还是暖?三九天气能预兆,看看农村谚语就知道

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也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就是三九和四九,除了“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外,农村还有“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谚语。

用石头都能冻破的夸张手法,来形成三九四九的严寒。

每年冬至就是入九的第一天,每隔9天为一九,一共是81天。

经过推算,今年三九时间段为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其它“数九”具体时间如下:

关于三九和春节冷暖的关系,民间也流传着一些谚语,笔者所在的豫东地区,就有“春节冷暖看三九”的说法。

有朋友会问,2023年春节是冷是暖?本篇内容,笔者就通过“三九”相关的具体谚语,详细说说这件事,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三九天寒,过年不暖”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三九天气比较寒冷,那么到过年(春节)的时候不会很暖和,换句话说,三九冷,春节就冷;三九暖,春节就暖。

笔者所在的豫东地区,近段时间天气比较暖和,白天最高温度能达到15度左右,用村民的话说,根本不像是三九的天气,往年三九属于大雪封门的情况,今年穿单薄一点也不会冷。

这种情况下,预计春节期间也不会很冷,相对暖和一些。

“三九三尺雪,正月冻死牛”

这句谚语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意思是说,如果三九当天下雪了,那么整个正月都会比较寒冷(民间有不过正月十五,就还在春节范围的说法)。

“三尺雪”用来形容降雪大(不一定非要是三尺),“冻死牛”用来形容天气比较寒冷,牛都扛不过去。

上述提到,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三九天下雪也属于正常现象,据笔者印象中,以前到了三九时,能持续下大雪,一直到春节期间,还是大雪皑皑的景象,正月初一都是踩着厚厚的积雪去拜年。

“三九天打雷,过年要受罪”

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如果三九当天打雷了,那么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比较受罪,也就是说春节期间雨雪天气较多,人们出行不太方便。

以前的时候,农村的道路都是真正的“水泥”路,每到下雨、下雪的时候,路上就不能过人,再加上以前没有汽车,春节拜年、走亲戚都是走路或骑自行车,泥泞的道路很让人不方便。

如果鞋子被打湿,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下,会感到很受罪。

通过上述谚语所表达的意思可以看出,根据三九当天的天气情况,确实可以预测当年春节的冷暖。

总结来说,三九当天比较寒冷、或者当天下雪了,又或者打雷了,当年春节都会感到很冷。

至于2023年春节期间,大家当地是冷是暖的问题,可以对照上述“三九”当天的天气情况来了解。

不过,由于谚语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再加上可能已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了,大家了解即可,具体天气冷暖,还要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

今日三九,我们这里是晴天,温度0-10度,可能预示着今年春节比较暖和。

问问大家,你们那里今天是什么天气呢?

芒种节已到,今年芒种节和去年有些什么不同?看看农村俗语怎么说?

对于今年来说,端午节刚刚结束,就要迎来芒种节,对于芒种节到来,南方和北方的区别就是北方地区梅熟麦黄,南方地区都是已经插上秧,对于高考的孩子家庭来说,也是人生的一大重要的大事,因为孩子就要迎来高考,祝高考孩子的家庭都能够金榜题名,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芒种的到来,也意示着的已经进入仲夏,今年的芒种节和去年有什么不同呢?

一、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

今年的芒种节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芒种节是在端午节之后,按照农村的俗语说法就是“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3号,芒种节是6月6号,对于我们南方地区来说,端午节前后也已经下雨,端午节下雨对于农业生产很有利。

“天上的雨水浇一浇,田里的庄稼长齐腰”,就是说这段时间刚种下雨的玉米、稻谷、大豆都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在端午节前后,下雨对农业生产很有利,也预示着今年会风调雨顺,农业增产增收,能够饲养出很多的家畜,到了年底的时候,到处都有酒有肉吃。

结果今年的气候特点,在上半年的时候气候偏冷,但是进入了端午节前后,气温一下就升高,在我们南方地区,这几天的温度都到了29度至30度之间,要做好高温防暑工作,预防中暑。

二、芒种不见雨,伏里无干土?

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在芒种季节不下雨的话,到了三伏天以后,会出现阴雨绵绵的天气,让田里和地里都没有干燥的泥土,如果到了三伏天,依然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下雨还是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会为风调雨顺带来一定的基础,按农作物增产增收。

根据天气预报来看,7日至9日,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和东部、福建、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11日前后,江南南部、华南及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6-11日,河南、山东、安徽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间歇性高温天气,其中,6日白天,河南中南部、安徽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有35~38℃高温天气。河南、山东西部和南部、苏皖北部等地降水仍偏少,上述地区气象干旱将维持或继续发展。

所以在芒种节前后,既有暴雨又有高温天气,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注意自身安全。

三、芒种打火夜插秧,抢收火色多打粮?

从这句话的意思来看就是在了芒种节前后,对于农民群众来说是很辛苦的,既要忙着插秧,又要忙着抢收粮食,要把稻谷栽种下去,要把小麦和蚕豆抢收起来,所以是一片很繁忙的景象。

只有在季节之内抢收抢种,才能把要栽种的地栽种下去,把能够收获的粮食收获起来,这也是农村的真实生活。

四、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

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芒种节的时候天气很热,雨水也会很多,那到了8月份以后,气温就会慢慢地降下来,8月份的冷空气就会到了,雨水就会减少,到了8月份以后就会出现干旱的天气,这些都是相对应的。

如果天气热得迟,那么到了8月以后,天气也就会冷得迟,从今年的气候特点来看,上半年气温偏冷,到了现在就出现了高温的预警天气,所以今年的8月份会冷得快。

总的来说,芒种节前后下雨是比较好的,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今年的芒种节是在端午节后面,“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应该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产,你们地方这段时间的天气高温到来了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什么是冻雨?

概述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C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或冰凌。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这种冰层可形成“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壮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及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辽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雨水从空中落下来结成冰,能致害吗?是的,这种冰积聚到一定程度,不仅有害,而且危害不浅。

成因

入冬,雨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电杆等物体上,立即结成了冰,老百姓习惯叫“滴水成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冻雨”(它的凝聚物叫“雨淞”);它和人们常说的一般水滴不同,而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在云体中它本该凝结成冰粒或雪花,然而找不到冻结时必需的冻结核,于是它成了碰上物体就能结冻的过冷却水滴。

“冻雨”落在电线、树枝、地面上,随即结成外表光滑的一层薄冰,冰越结越厚,结聚过程中还边流动边冻结,结果便制造出一串串钟乳石似的冰柱、冰穗(俗称“冰挂”),它们晶莹透亮,遇上阳光,放射出五彩光芒,煞是好看!可惜的是,当它的重量超过物体的承载能力的时候,悲剧就发生了。形成“冻雨”,要使过冷却水滴顺利地降落到地面,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条件:近地面2000米左右的空气层温度稍低于0℃;2000米至4000米的空气层温度高于0℃,比较暖一点;再往上一层又低于0℃,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使得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掉进比较暖一点的气层,都变成液态水滴。再向下掉,又进入不算厚的冻结层。当它们随风下落,正准备冻结的时候,已经以过冷却的形式接触到冰冷的物体,转眼形成坚实的“冻雨”!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冻雨出现时地面往往不太寒冷(0?-3℃),上空为逆稳,有一层温度高于0℃的暖层。降水在暖层里为雨滴,下落到近地面大气中就成为过冷却的冻雨,往往会造成一些危害。

如果雨滴不断地打落在这些结了冰的物体表面时,就慢慢地形成一条条冰柱。太阳出来后,在阳光的照跃下的冰柱闪闪发亮,分外妖娆,冻雨给人们增添了秀丽动人的景色。但它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如电线上结上冰凌后增加了重量、遇冷会发生收缩,使得电线绷断,导致通信和输电中断事故;农作物遇到冻雨后被冻伤、冻死;地面上结冰,交通事故将剧增。所以,持续数天出现冻雨,其造成的灾害还是很大的。

危害

冻雨风光值得观赏,但它毕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1972年2月底,我国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冻雨,广州、长沙、南京、昆明、重庆、成都、贵阳等地至北京的电信一度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

1955年,浙赣地区曾因“冻雨”倒毁电杆数百根,南浔、浙赣铁路运输一度中断;1987年11月和1989年12月,郑州市先后两次出现“冻雨”,受伤的就有200来人;前苏联西南部地区,一次“冻雨”折毁、倒翻电杆近万根,造成大面积的电讯中断。年1月中旬后期,受强冷空气影响,贵州、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不少地区出现冻雨天气,造成电线断线倒杆。贵州省的有线电话全部中断,严重影响通讯工作。湖南输电线积冰厚度在20毫米以上,一些高压线路一 天溶冰5-6次。因受冰冻天气影响,贵阳客车站停开长途车803班次,农村公共汽车间断停开418班次。湖南长沙附近几个县停开班车339班次;仅临武、资兴两县折断竹、木近500多万根(棵)。贵州有10%提早抽苔的油菜受到冻害。

预防

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冻雨发生时,风力往往较大,所以冻雨对交通运输,特别对通讯和输电线路影响更大。据气象专家分析,冻雨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在此期间,江淮流域上空的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都很强,地面有冷空气侵入,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暖气流北上,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即3OOO米以上高空大气温度往往在-10℃以下,2000米左右高空,大气温度一般为0℃左右,而2000米以下温度又低于0℃。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地势较高的山区,冻雨开始早,结束晚,冻雨期略长。如皖南黄山光明顶,冻雨一般在11月上旬初开始,次年4月上旬结束,长达5个月之久。据统计,江淮流域的冻雨天气,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消除冻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冻雨出现时,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

概述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C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或冰凌。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这种冰层可形成“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壮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及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辽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雨水从空中落下来结成冰,能致害吗?是的,这种冰积聚到一定程度,不仅有害,而且危害不浅。

成因

入冬,雨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电杆等物体上,立即结成了冰,老百姓习惯叫“滴水成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冻雨”(它的凝聚物叫“雨淞”);它和人们常说的一般水滴不同,而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在云体中它本该凝结成冰粒或雪花,然而找不到冻结时必需的冻结核,于是它成了碰上物体就能结冻的过冷却水滴。

“冻雨”落在电线、树枝、地面上,随即结成外表光滑的一层薄冰,冰越结越厚,结聚过程中还边流动边冻结,结果便制造出一串串钟乳石似的冰柱、冰穗(俗称“冰挂”),它们晶莹透亮,遇上阳光,放射出五彩光芒,煞是好看!可惜的是,当它的重量超过物体的承载能力的时候,悲剧就发生了。形成“冻雨”,要使过冷却水滴顺利地降落到地面,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条件:近地面2000米左右的空气层温度稍低于0℃;2000米至4000米的空气层温度高于0℃,比较暖一点;再往上一层又低于0℃,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使得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掉进比较暖一点的气层,都变成液态水滴。再向下掉,又进入不算厚的冻结层。当它们随风下落,正准备冻结的时候,已经以过冷却的形式接触到冰冷的物体,转眼形成坚实的“冻雨”!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冻雨出现时地面往往不太寒冷(0?-3℃),上空为逆稳,有一层温度高于0℃的暖层。降水在暖层里为雨滴,下落到近地面大气中就成为过冷却的冻雨,往往会造成一些危害。

如果雨滴不断地打落在这些结了冰的物体表面时,就慢慢地形成一条条冰柱。太阳出来后,在阳光的照跃下的冰柱闪闪发亮,分外妖娆,冻雨给人们增添了秀丽动人的景色。但它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如电线上结上冰凌后增加了重量、遇冷会发生收缩,使得电线绷断,导致通信和输电中断事故;农作物遇到冻雨后被冻伤、冻死;地面上结冰,交通事故将剧增。所以,持续数天出现冻雨,其造成的灾害还是很大的。

危害

冻雨风光值得观赏,但它毕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1972年2月底,我国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冻雨,广州、长沙、南京、昆明、重庆、成都、贵阳等地至北京的电信一度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

1955年,浙赣地区曾因“冻雨”倒毁电杆数百根,南浔、浙赣铁路运输一度中断;1987年11月和1989年12月,郑州市先后两次出现“冻雨”,受伤的就有200来人;前苏联西南部地区,一次“冻雨”折毁、倒翻电杆近万根,造成大面积的电讯中断。年1月中旬后期,受强冷空气影响,贵州、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不少地区出现冻雨天气,造成电线断线倒杆。贵州省的有线电话全部中断,严重影响通讯工作。湖南输电线积冰厚度在20毫米以上,一些高压线路一 天溶冰5-6次。因受冰冻天气影响,贵阳客车站停开长途车803班次,农村公共汽车间断停开418班次。湖南长沙附近几个县停开班车339班次;仅临武、资兴两县折断竹、木近500多万根(棵)。贵州有10%提早抽苔的油菜受到冻害。

预防

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冻雨发生时,风力往往较大,所以冻雨对交通运输,特别对通讯和输电线路影响更大。据气象专家分析,冻雨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在此期间,江淮流域上空的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都很强,地面有冷空气侵入,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暖气流北上,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即3OOO米以上高空大气温度往往在-10℃以下,2000米左右高空,大气温度一般为0℃左右,而2000米以下温度又低于0℃。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地势较高的山区,冻雨开始早,结束晚,冻雨期略长。如皖南黄山光明顶,冻雨一般在11月上旬初开始,次年4月上旬结束,长达5个月之久。据统计,江淮流域的冻雨天气,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消除冻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冻雨出现时,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

概述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C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或冰凌。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这种冰层可形成“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壮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及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辽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雨水从空中落下来结成冰,能致害吗?是的,这种冰积聚到一定程度,不仅有害,而且危害不浅。

成因

入冬,雨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电杆等物体上,立即结成了冰,老百姓习惯叫“滴水成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冻雨”(它的凝聚物叫“雨淞”);它和人们常说的一般水滴不同,而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在云体中它本该凝结成冰粒或雪花,然而找不到冻结时必需的冻结核,于是它成了碰上物体就能结冻的过冷却水滴。

“冻雨”落在电线、树枝、地面上,随即结成外表光滑的一层薄冰,冰越结越厚,结聚过程中还边流动边冻结,结果便制造出一串串钟乳石似的冰柱、冰穗(俗称“冰挂”),它们晶莹透亮,遇上阳光,放射出五彩光芒,煞是好看!可惜的是,当它的重量超过物体的承载能力的时候,悲剧就发生了。形成“冻雨”,要使过冷却水滴顺利地降落到地面,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条件:近地面2000米左右的空气层温度稍低于0℃;2000米至4000米的空气层温度高于0℃,比较暖一点;再往上一层又低于0℃,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使得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掉进比较暖一点的气层,都变成液态水滴。再向下掉,又进入不算厚的冻结层。当它们随风下落,正准备冻结的时候,已经以过冷却的形式接触到冰冷的物体,转眼形成坚实的“冻雨”!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冻雨出现时地面往往不太寒冷(0?-3℃),上空为逆稳,有一层温度高于0℃的暖层。降水在暖层里为雨滴,下落到近地面大气中就成为过冷却的冻雨,往往会造成一些危害。

如果雨滴不断地打落在这些结了冰的物体表面时,就慢慢地形成一条条冰柱。太阳出来后,在阳光的照跃下的冰柱闪闪发亮,分外妖娆,冻雨给人们增添了秀丽动人的景色。但它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如电线上结上冰凌后增加了重量、遇冷会发生收缩,使得电线绷断,导致通信和输电中断事故;农作物遇到冻雨后被冻伤、冻死;地面上结冰,交通事故将剧增。所以,持续数天出现冻雨,其造成的灾害还是很大的。

危害

冻雨风光值得观赏,但它毕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1972年2月底,我国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冻雨,广州、长沙、南京、昆明、重庆、成都、贵阳等地至北京的电信一度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

1955年,浙赣地区曾因“冻雨”倒毁电杆数百根,南浔、浙赣铁路运输一度中断;1987年11月和1989年12月,郑州市先后两次出现“冻雨”,受伤的就有200来人;前苏联西南部地区,一次“冻雨”折毁、倒翻电杆近万根,造成大面积的电讯中断。年1月中旬后期,受强冷空气影响,贵州、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不少地区出现冻雨天气,造成电线断线倒杆。贵州省的有线电话全部中断,严重影响通讯工作。湖南输电线积冰厚度在20毫米以上,一些高压线路一 天溶冰5-6次。因受冰冻天气影响,贵阳客车站停开长途车803班次,农村公共汽车间断停开418班次。湖南长沙附近几个县停开班车339班次;仅临武、资兴两县折断竹、木近500多万根(棵)。贵州有10%提早抽苔的油菜受到冻害。

预防

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冻雨发生时,风力往往较大,所以冻雨对交通运输,特别对通讯和输电线路影响更大。据气象专家分析,冻雨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在此期间,江淮流域上空的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都很强,地面有冷空气侵入,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暖气流北上,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即3OOO米以上高空大气温度往往在-10℃以下,2000米左右高空,大气温度一般为0℃左右,而2000米以下温度又低于0℃。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地势较高的山区,冻雨开始早,结束晚,冻雨期略长。如皖南黄山光明顶,冻雨一般在11月上旬初开始,次年4月上旬结束,长达5个月之久。据统计,江淮流域的冻雨天气,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消除冻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冻雨出现时,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