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不好吗?

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3.水肥管理对于农业生产有哪些作用?

4.辣椒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育苗,每年的时间相同吗?

5.农村老人常说:“种在人,收在天”,你觉得说得有道理吗?

6.科普知识:潍坊,俯首读风云,沃野谱华章

7.广州最热的地区

8.什么是水稻坐蔸?怎样防止?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不好吗?

三明市大田县天气预报_三明市大田县天气预报15天查询结果是什么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好吗?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不难理解,立夏前后如果刮大风,那么后面的天气风力也不会小,会刮起尘沙,后半句“起尘活埋人”显然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刮大风的天比较多,显示风沙很大,这样的俗语应该是西北地区的。那么立夏刮风好吗?

其实在咱们很多地方,以前老人都在立夏这天总结了很多的俗语,对于立夏前后刮风也有很好的预示,例如“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等等这些农谚,都可以很好的预示后面的天气和雨水的多少。

在我们这边老人常说的俗语“东风雨,西风干”立夏如果刮东风,那么就预示雨水很快就会来到,“风是雨的头都是老人常说的。

过了立夏,干热风也会频繁,很多地区的小麦都进入了灌浆期,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关键期,只要温度达到30度,空气湿度低,风力大于三级就会形成干热风,干热风也会给咱们小麦带来减产,所以咱们一定要注意干热风的危害,实时的做好预防。

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你就想,全国都是一天立夏,可是从南到北气候根本就不一样,肯定有地方刮风,有地方下雨,有地方晴热无风。怎么可能一概而论呢?就说北方,五月初正好是春季,几乎天天刮风,而刮风就会扬尘,尤其内蒙沙漠地区,这是很正常的事儿!

当然不好。立夏当天刮风,对于今年的气候,年景是风向标,是预警器。老百姓的谚语不是随便编造出来的,是经过长期 社会 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一般情况下,一到夏季,无论东西南北,应该是气温回升,阳气旺盛,雨水增多,刮风停止,是为播种之季,作物生长之季。就今年这状况,天天大风呼呼刮,庄稼怎么会长好。所谓风调雨顺,指的是春天三个月的摆调风完了之后,就应该是夏季炎炎的日晒雨淋,即:晚上下雨白天晒,庄稼长的风样快。如果庄稼得不到这种气候,夏天还大风不断,肯定不会有好年景。还有一句老话,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到底这是天灾,还是人祸,老百姓真的说不来。今年这气候真日怪的出奇。这风真不知啥时候才能停下来。

立夏鹅毛住!是不应该刮风的!就像是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一样,它的有一个季节性!就如夏天下雨,冬天下雪一样!如果出现异常,那决不是自然的规律,而是人为的破坏!就像日本把废弃的核燃料排放到大海……

立夏该不该起尘?起尘会不会活埋人?其实这点专家也未必知道……但是专家应该知道的是——炊烟袅袅和核辐射的区别……

做为一介草民的我只知道——乡村的炊烟袅袅已经渐行渐远;山村小溪潺潺的泉水叮咚恐怕也会成为曾经的歌谣……

1.立夏的定义

立夏从节气来说是夏天的开始,预示着从春季过渡到夏季,气温逐渐回升,农作物也开始迅速生长,我们一般从温度上来衡量的,温度稳定在20多度以上,就算进入了夏季,但中部地区温度在10度左右,还在春季,而东北一些地区可能刚进入春季

2.立夏

1)关于立夏的谚语,“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有很多人听过,怎么理解呢?‘起尘’意思是刮风,也就是沙尘天气,后面就是一种表现语气,夸张了点大概意思是立夏以后,刮风的天气逐渐减少,如果刮风则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2)这话放在古代可以,因为以前草木少,刮风容易起风尘,立夏以后遇到沙尘天气则代表会遇到更大的沙尘暴天气,‘活埋人’则说明风大刮起来的沙尘或土也多

3)这句谚语主要在西北地区流传,那边山多,人烟比较稀少,容易出现沙尘二人气,是当地人们根据往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4)现在这句谚语已经不适合大环境了,因为国家注意环境保护,树木种植范围广,甚至有些沙漠的地方也出现了绿洲,所以现在出现沙尘暴的概率非常小,不会影响到人们生活

3.农业

1)5月份是小麦扬花,灌浆期,温度达到25~30度左右,甚至还高,对小麦而言如果遇到刮风天气,佷可能发生干热现象影响小麦的生长,降低产量

2)5月份也是小麦的生长期,刮风也容易导致小麦倒伏,尤其是下雨天气刮风,麦穗重量加大,遇风更容易倒伏,如果倒伏严重茎杆断裂,有可能绝收

3)如果小麦倒伏面积大的话,还会增加收获难度,增加成本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起,立夏这天要是刮风,就得一直刮到小麦黄了。就是这个夏天都一直在刮风的,很准的。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这是一句典型的农村谚语。

先考考各位网友,呵呵,老师的职业病犯了,总爱提问题~~

这句农村谚语一定不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那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或者热带热风气候,降水较多,湿度较大,地面植被生长旺盛,绿地覆盖率很高,即便有风,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尘土。

相信很多网友已经猜测出,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 应该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农村的谚语。因为这里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地面植被覆盖率较低,荒漠化比较严重,沙尘暴天气频发,刮风的时候,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诸葛亮的夜观天象,鬼谷子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这些神奇的传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主要凭借眼睛观察、耳朵聆听、触觉感知、味觉品尝,来认识自然界、 探索 自然界。其中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气候学家和医药学家。

他们通过无数次观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和规律,这些规律有的就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谚语,广为流传。

也有一些所谓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这些谚语,认为就是古人瞎编的。这种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愚蠢,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先民们是勤劳智慧的,有些经验是经过代代验证、口口相传下来的。

举个例子:

不知道网友们注意观察过这种现象吗?

我国有24个节气,但凡节气交接的那一天,大概率出现天气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节气交接那天,与昨天、前天的天气有很大不同,多以阴天、雨天或者大风为主。如果不相信的话,你可以仔细观察。

还有,在年前曾经回答一个关于“二龙治水”的问题。在农村,往往以几条龙治水判断当年的雨水情况。龙越多,降水越少,否则反之。当然,这里的“二”“三”“九”是指正月初几是辰日,并非代表龙的条数。但是,今年是二龙治水,有经验的农民就会觉得今年雨水肯定不算少。我是华北地区的,往年的春天是特别干旱的,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但是今年的春天却是风调雨顺,雨水充足,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

其实,我们这里真正的大风发生在4月29日下午,被很多人称为“妖风”。记得在下午2点30分左右,天空中布满阴云,突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木东倒西歪,我们学校竖起的一根旗杆硬生生被吹弯了。后来,从自媒体视频上看到,有的农村地区的屋顶竟然也被掀翻了……

立夏那天,更不用说了,真是大风起兮云飞扬。

春天风多、风大是很正常的天气现象。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的气温开始回升,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寒料峭。原因就是春天,北方的冷空气不甘心被来自南方的暖气团打败,频繁南下。学过高中地理的网友都知道,冷气团气温低、气压高,而东南方是浩瀚的太平洋,形成的暖气团气温高、气压低。在近地面形成了高低气压差,空气就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由此,我国大多地区的春季就会出现多风天气。

春末夏初的时候,农田里的小麦等庄稼特别怕大风,因为小麦的强烈的风吹之下容易倒伏,影响收成,影响人们的温饱。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这句话,现在还那么可怕吗?

我认为,这句谚语放在今天已经不那么可怕了。

为什么?

有句话大家都很熟悉: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增强了。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已经见到成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正在实施着,森林覆盖率、绿地覆盖率都在提高,湿地、水域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在这种生态环境下,一般的风,我们都不怕了!

因此,立夏刮风放在之前是不好,放在今天影响并不大了。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立夏不起尘,起尘埋活人,白露不低头,寒露喂老牛。

长久以来,关于立夏刮风的说辞就多种多样。

但其实这句农谚并没有普遍性,因为这句话主要出自山西的晋北地区还有内蒙古中部,至于国内其他地方,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想着着夏天的正式开始,从古至今,关于立夏刮风是各种农业俗谚就有很多,但各地因环境不同,谚语也各有不同。

比方说,“立夏刮大风,小麦一场空”、“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立夏刮起东南风,四十五天张渔网”,虽然各有差别,但有一点类似,那就是立夏刮风不是好事。

过去没有比较先进的 科技 手段与天气预报,人们都是通过长期的农业实践,然后进行各种规律的总结,以此来作为农耕活动时,对于天象的预测依据。

通常情况下,春天的时候风比较多也比较大,而到了夏天,一般如果不是雷雨天气或者台风之类的天气,并不会刮很大的风,可一旦有,绝对要出岔子。

从自然角度来说,若是温差太大,气流活动十分频繁,那么就会形成大风,而夏天的时候原本气候就已经开始变得比较干燥,这个时候要刮大风,那会加重旱情。

黄土高原地区,原本草木植被的覆盖率就比较低,以前要是碰到立夏的时候刮起大风,很容易就会风沙肆虐,说风沙能把活人给埋了,并不是夸张的话。

而像是东南沿海地区,人们也不喜欢在立夏的时候刮风,因为以前的人都觉得某些节气所发生的时候具有象征性,一旦发生,接下来就会不断发生。

东南之地怕立夏刮风,主要是怕夏天的时候大风不断,那么渔民也就无法出海,只能在家里不断晒渔网,因此也就断了生计,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当然,天气干燥的时候要是总是刮大风,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可这也并不代表接下来就真的一定会发生大旱或者风沙不断,这都是古人说的。

过去的时代条件技术能力有限,至于二十四节气本身就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国如此广大,很少能够放诸四海皆准的自然方面的俗谚,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就这两天来看,确实要人命了。风可大了,土也可多了,一个礼拜都是扬尘天气。出门得戴口罩,喉咙上都还是很难受,身边几个有鼻炎,一天到晚就是打喷嚏!

别怪节气了,怪就怪这首很火的大风吹 注定今年的极端天气不平凡,出门在外的你一定多加小心,千万别遭遇狂风暴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农产品溯源系统,能记录农产品从种子到长成产品的过程记录,只要拿手机扫描我们系统提供的二维码就能知道产品的所有信息。农业保险,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农业保险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业产权交易方面获得提升,极大简化农业保险流程。同时智能合约也会让农业保险赔付更加智能化。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关闭制定设备。物联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为实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

警告功能。当其中的某个数据超出设定值时,系统将会立即通过物联网系统发送信息警告种植者,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第三方合作导入,为农作物品类逐步建立起“气候,土壤,农事,生理”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与评估模型。大田灌溉,通过对整个种植流程的精细测算,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大田种植上的应用可以有效节约化肥、水、农药等投入,把各种原料的使用量控制在非常准确的程度。互联网+农业的智慧大棚技术近几年已经有很多企业布局,如京东等。采用互联网监控管理+大棚+无土栽培技术等。培育有机蔬菜,甚至水产养殖。

在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地走向农业现代化之际,农业信息化己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关键,它是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使农民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科技信息,随着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农民可足不出户得到专家技术指导,极大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更多人的温饱

水肥管理对于农业生产有哪些作用?

谚语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水?,这是千百年来农民朋友从农业实践中得出的真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水肥管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的栽培管理中,水肥管理是农民朋友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也是作物栽培管理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养分吸收的基本原理,并把它运用在实际的水肥管理中去。

水肥是作物健康生长的基础

一、水是肥料(养分)吸收的载体

我们常说水肥不分家,这是因为作物要吸收养分,必须有水的存在。

1、没有水肥料(养分)无法形成离子态

我们都知道,施肥的目的是为了作物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养分来促进生长发育,作物是通过根系和叶片来吸收养分的,不同作物的根系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最大的器官。

在根系的组织结构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叫做根毛。根毛是整个根系系统吸收养分效率最高的部位,有研究表明,根毛的吸收效率是根系其它部位的数倍。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种地的时候希望看到作物有很多白根、毛细根,越多作物的生长势就越好,这是因为白根、毛细跟越多,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效率就越高,代表我们的作物越健康,生长越旺盛。

生长越是旺盛的植物根系越发达

根毛是很细小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如此细小的组织,要想吸收肥料,有一个前提,养分是离子态才行,如果养分不是离子态,根毛是很难吸收到养分的。在生产实践中,除了当下兴起的液体肥外,我们的肥料无论是复合肥料还是水溶肥,基本都是固体形态,将这样的肥料施入根毛附近,根毛是无法吸收的。因此,只有将它变成离子态,才能被根毛吸收,最后传导到植物体内。

如何才能把肥料中的养分变成离子态?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它溶解在水中后就会变为离子态。否则,你的肥料施入的再多,养分的活性再高,如果没有水作为载体,肥料是无法变成离子态,就无法进入根系细胞,更不会传导到作物的其它部位。

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器官

2、养分必须通过水分才能送达根系

根系要想吸收到肥料,前提是养分必须要在根系的有效吸收范围之内,也就是养分必须送达根系,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截获:所谓截获,就是养分直接能够被根系吸收到,被截住,这就叫截获。扩散:施入的肥料离根系不是很远,如果有水作为介质,养分会从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进行扩散,扩散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之内。质流:质流,顾名思义,就是矿物质随水移动至根系附近,因为我们植物有蒸腾拉力,通过拉力作用将水分指引向根系,而水分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把离根系比较远的养分带到根系附近。

这三种途径要想发挥作用,都离不开很重要的一个载体,那就是水分。如果没有水分,截获的养分没有变成离子态,根系不可能吸收;如果没有水作为载体,养分很难实现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如果没有水分,蒸腾拉力不可能把养分带到根区。

作物获取养分的三种方式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根系吸收的养分前提是养分必须到达根部!养分到达根系的三种途径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养分到达不了根系,根系也吸收不了养分。

3、水是肥料吸收的载体在水肥管理中的运用

明白了肥料(养分)要被作物吸收,必须有水作为载体,我们再回想下我们的实际农业生产中,施肥是否是遵循这样的规律,是否是按照这样的原理去做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

(1)借雨施肥

也叫借雨送肥,看天气预报施肥,在没有灌溉设施的前提下,看天气预报,在下雨前施肥,通过雨水将肥料变为离子态,送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达到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其实,我们很多的做法并不是通过降雨,而是人工模拟降雨,浇水施肥也是这个原理。浇水后肥料还是通过截获、扩散、质流疏松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这其实也是水肥一体化,不是说滴灌、喷灌就是水肥一体化,真正的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农事理念,把水和肥料同时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到的地方,经济允许,可以上滴灌、喷灌,如果是条件不允许,其实我们上面提到的场景也是水肥一体化。

借雨施肥在生产中的应用

(2)肥料兑水施用

肥料兑水施肥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精准施肥,比起撒施后浇水,肥料利用率要提高不少。包括在果树上用施肥枪施肥等,这都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种方式。这样把肥料和水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溶解后,输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地方,

(3)水肥一体化设施

当然在施肥中,效果最好的还是上水肥一体化设施,如滴灌、喷灌。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的1号技术,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据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水肥一体化的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5亿亩,而且这个数据持续在增加之中,至2030年,我国的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可能将会达到3~5亿亩,水肥一体化一定是未来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

遗憾的是,很多老百姓认为滴灌等水肥一体化只是用来浇水的,滴灌真正核心的地方是将水和肥的协同作用发挥到极致。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把水和肥料以一定的浓度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地方,实现局部灌溉和局部施肥,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就是节工、节水、节肥,增产、增收、增质。

说到水肥一体化,就不得不提一个国家,那就是以色列,可以说是以色列人发明了水肥一体化,发明了滴灌,他们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让以色列成为了欧洲的菜篮子,他们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全球。以色列人在贫瘠的沙地种植番茄,用水肥一体化让每亩番茄的产量达到45吨以上,不仅仅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非常好。

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在农业中的应用

二、肥料(养分)施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被吸收

作物要想吸收养分,就必须把养分送到根系附近能够吸收的范围之内。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区域,出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施肥的位置不正确,有些可能是天灾也有些是人为,在专业上我们称之为肥料的淋洗,就是肥料从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内淋洗到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外,导致根系不能正常吸收肥料。

1、什么叫肥料的淋洗?

肥料之所以出现淋洗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作物的地上部分,没有关注作物的地下部分,忽视了根系的深浅度。但其实所有的肥料吸收大部分都是靠根系,因此,在施肥时,一定要确保肥料在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内,因此,农民朋友一定要养成看作物根系的习惯,办法很简单,用锄头挖开,用水冲一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根系的样子。不同的作物根系的深浅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根据根系的深浅来施肥和浇水,保证水分和肥料在根系的吸收范围之内。二是过量灌溉导致的养分淋洗。在前面我们讲到了质流,质流通过水分可以把养分输送到根区,也可以把养分从根区输送到根系吸收的有效范围之外。特别是氮肥,比如说硝态氮和酰胺态氮特别容易被淋洗。

肥料的淋洗作用

2、如何减少肥料的淋洗?

淋洗现象在施肥时可以通过一些人为的方式进行改进。

调整施肥时间: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灌溉模式和施肥时间,防止过量灌溉。同样是尿素,不应该是先滴水,再滴肥,最后再滴大量的清水。正确的应该是先长时间滴清水,让水分充分润蚀到根系,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滴肥,最后用5~10分钟时间清洗管道就足够了。改进施肥设备:淘汰一些老式的施肥设备,能够更好的控制肥料的施肥量等。检测肥料的位置:关键点小结:肥料养分一定要根系吸收范围才有效。肥料容易随水流失,过多的水会把肥料淋到根系的有效吸收范围之外,生产中一定要防止过量灌溉导致的肥料淋洗脱肥,可以用简单的检测工具来检测肥料去哪里了!

施肥位置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

三、根系有胃口,咸淡要适中

人的嘴巴吃食物,讲究咸淡之分,太咸吃不下,太淡没味道!作物的根系吸收肥料(养分)也讲究咸淡之分。太咸烧根系,太淡吃不到。对作物根系而言,肥料就是食物,肥料的浓度太高,就会出现烧根等一系列问题,浓度太低又导致不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底肥施入时太靠近根系,每次浇水就会出现烧根现象,导致植株枯死。在生产中,更多的问题是因为浓度太高,从而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肥料浓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同样的肥料在不同的浓度下,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一定要学会科学施用肥料。如何才能平衡施肥?

1、了解作物的耐盐性

不同的作物的耐盐性是不同的。所有的化肥本质都是无机盐,以大田作物小麦和玉米为例,同样的肥料和养分浓度,它们的耐盐性却不相同。当灌溉水的含盐量达到4%时,对小麦来说是最适宜的,但对于玉米而言,健康度就会受到影响。这就告诉我们,在施肥时,要根据作物的不同,调整肥料的浓度,以便更好的让作物吸收。

大田作物的耐盐性

果树作物的耐盐性

百分比代表作物的生长健康程度;ECe土壤中的盐分含量;ECw灌溉水的含盐量。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和灌溉水中的含盐量对不同作物生长健康程度的影响。

2、使用工具测定土壤或者肥料溶液的浓度值

在了解了作物的耐盐性后,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对肥料和土壤中的盐分值进行检测,用精确的数据来指导我们进行施肥,这样更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肥料的浪费。

肥料浓度过大导致的断垄

在实际的施肥管理中,一些养分吸收的基本原理讲起来我们都知道,但却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在施肥时,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原理运用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辣椒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育苗,每年的时间相同吗?

辣椒育苗时间通常在二月份的中下旬,南方的育苗时间在90-100天左右,北方的育苗时间在60天左右。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具体的播种时间各地会有所区别,华北、东北播种时间一般为2-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播种时间一般在10-11月,华南地区播种时间一般在12月-来年1月。

辣椒的育苗床要选择在背风、光照充足、厚实松软且排灌正常的土壤上。土壤的前茬作物不宜为土豆、辣椒等作物。然后根据种植数量控制好面积,育苗沟不宜过宽过长,否则对幼苗的生长都会造成影响。然后要配制好营养土,保证营养充足、无菌无虫。营养土主要以大田土、农家肥及多菌灵等药剂混合。既能够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又能够做好苗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辣椒的育苗方法以播种为主,在播种前首先要将种子放在常温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营养流失严重,降低发芽率。也不宜过短,否则种子吸水不足,同样影响发芽。浸种后将种子沥干,然后放在湿布上,用塑料袋包裹。再将塑料袋放在大约30度左右的温度下做催芽工作。催芽时每天都需要适当翻动种子,使种子受热均匀。大约5天左右后,有75%左右的种子露白后即可开始播种。

先要在苗床上浇足水,等到水全部渗入土壤之后才可播种。辣椒的播种方法一般以撒播为主,撒播时要全面均匀的撒在苗床上,促进齐苗。在撒播后再用苗菌敌等药剂拌土盖好种子。防止辣椒在苗期出现猝倒病等病害。并且还要在上面覆盖一层一厘米左右的营养土,再覆一层地膜。提高苗床的保温保湿能力,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

农村老人常说:“种在人,收在天”,你觉得说得有道理吗?

1:农村人种地收在天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像大田作物更是这样,受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因素的影响。你就成了农村人常说的种地人,收在天,也就成为了"靠天吃饭"这种说法。

2:农作物生长时离不开水分,湿度,阳光,温暖等大自然天气的条件。气候和天气的变化对我们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每位农民朋友都祈盼风调雨顺的日子。如果每年都有很多农作物遭受大风,冰雹,暴雨,干旱,霜冻等极端天气灾害的影响,给农民生产带来相当大的损失。

3:农业是第一生产业,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虽然现在各种技术都在提升,但还是自然条件很难改变。毕竟种地是受大自然的制约和天气影响,所以说农村人常说,种地人,靠天收,是很有道理的。

4:不过现在有天气预报,农民朋友们可以先随时观看一下天气预报,如果有恶劣的天气,尽早的做一些防备措施,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但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这劳动人民经几百年上千年总结的经验,在过去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人为干预干旱,洪涝,虫灾方法有限,只能靠天吃饭,总是盼望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而总结出种在人,收在天。这句话就是到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也有一定道理,大面积种植的要想真正的大丰收还是得靠天,干旱现在我们可灌溉,或人工降雨,虫灾可用农药。下雨阴天就现在也无法有效干预,去年水稻扬花时,下了四十八天雨。玉米,水稻都减产,因此说种在人,收在天就现在也有一定道理!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明不可抗拒因素对事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农村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对农业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农村人常说的“种在人,收在天”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有地方说成“人努力,天帮忙”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影响正在被逐步改变,比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包括引水工程在内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正在改变农业对“天”的依赖,生物技术通过对作物基因的改造大大增强作物对外部不利条件的抵御能力。

科普知识:潍坊,俯首读风云,沃野谱华章

 乘着全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东风,一直扮演全省农业气象服务?先行者?的潍坊市气象局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山东省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调整?潍坊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职责与职能,强化对周边地市及县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和技术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全省区域性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充分发挥机构技术人才优势,做大做强潍坊农业气象服务,真正发挥区域辐射作用,打造潍坊气象服务品牌。?潍坊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令军及其领导班子对此充满信心和希翼。

 需求牵引 与时俱进 坚定不移开拓服务新领域

 ?气象服务要做到?了解需求、发现需求、挖掘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其中所谓?创造需求?其实就是要主动去了解对方有什么需要,气象能为之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需求的目的。?以王令军为班长的潍坊市气象局领导班子有着自己的气象服务理念。

 王令军介绍,潍坊农业资源丰富,粮、棉、油、瓜、菜、果、桑、茶等农作务产品门类齐全,是重要的农产品集中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潍坊市发展了以瓜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其中以寿光为龙头的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响誉大江南北。同时,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优势突出。

 记者了解到,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新农业、城镇化的新农村、职业化的新农民?新三农?建设,潍坊市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早、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农产品质量保证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科技制度。其中在城镇化的新农村建设上主要走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推进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镇的路子。

 王令军表示,这必然对农业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即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能力,特别是中长期的气候预测,以及短时临近预报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观测,多领域多渠道加大监测力度;进一步完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把有针对性的为农服务产品真正送到农户手中;健全和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扛起山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大旗,我们具有先发优势。?王令军说。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9月,潍坊市气象局在成立了全省首家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致力于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课题研究、精细化产品研发、农业气象服务人才培养。该中心结合天气预报与农作物的生长指标,制作服务产品,及时发送到农户手中,为农户利用气候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科学种养,提供有力的帮助。在大田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中心专职业务人员4名,其中高工3人,工程师1人,2人拥有硕士学位。

 明确重点 资源整合 积极稳妥构建服务新格局

 王令军给记者说,近年来,潍坊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从无到,从有到优,实现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方式常规化和标准化、服务业务精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网络日趋健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两个体系?建设在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在内容上实现了精细化。

 记者在潍坊市气象局了解到,该局依托寿光、昌乐温室大棚内自动气象站监测的数据,结合大棚内种植的蔬菜、瓜果种类,建立了?大棚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和蔬菜生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针对温室大棚蔬菜的生产季节和生长特点,建立了发布连阴天预报、短期大棚内气象要素预报和大风、寒潮、低温、大雪等天气预报服务系统,以便于农民提前谋划育苗、嫁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农事生产,切实发挥了气象部门的职能作用。

 同时,潍坊市气象局按照片区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面向品牌发展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建立了四个品牌农产品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目前成效突出。

 ---?潍县萝卜?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气象局根据一年两季种植需要,依据寒亭区河滩镇?潍县萝卜?生产基地的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了早春小拱棚种植和秋季露天栽培气象服务数据库。

 昌乐西瓜?气象服务系统。昌乐西瓜栽培已实现一年三季生产,其中两季是大棚西瓜。潍坊市气象局依据昌乐西瓜基地大棚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起了2-4月份、4-6月份大棚西瓜生长气象服务数据库。重点是针对棚内育苗、移栽、授粉等关键期的连阴天、低温冷害小气候条件等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并及时提供大风、寒潮、冰雹等极端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

 安丘大姜?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气象局依托安丘石堆镇大姜基地自动气象站,建立了地面温度、浅层地温、空气温度、湿度、降水五要素数据库。根据大姜幼苗期、旺长期、根茎休眠期的生长发育特点,重点做好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的地温、气温、湿度监测与预报服务,为大拱棚、小拱棚、露天地膜栽培等大姜生产提供适宜播种期预报,细化大姜在各生长发育期内受气象要素变化影响大的关键服务措施,及时发布高温高湿、渍涝及初霜冻预报预警信息。

 临朐大樱桃?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依据临朐县上林镇樱桃基地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了临朐大樱桃栽培小气候信息数据库。根据果树盛花期物候资料及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时提供春季果树开花、坐果及霜冻预报,重点做好1月上中旬大樱桃扣棚时间的温度、积温、大风寒潮等气象预报。这些关键环节的气象服务,可以使临朐大樱桃提前一周上市,农民可实现收入翻番。

 突出特色 打造亮点 科学创新打造服务新品牌

 潍坊市是我国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地,设施农业年产值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潍坊市吸收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

 ?潍坊的设施农业起步很早,特点也非常鲜明,除了寿光蔬菜,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农业,已经形成?一县一品?种植产业集群,这就对我们的为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潍坊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郑学山说,?我们通过构建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我们为农服务的整体能力。?

 针对潍坊市瓜果品牌数量多,品牌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的特点,近年来,潍坊气象部门在?临朐大樱桃?、?青州花卉?、?寿光蔬菜?、?潍县萝卜?等重点特色种植基地大棚里建设9个小气候观测站,安装监控设备,对各类作物的全生育期进行24小时跟踪观测。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气象局按照片区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开展?临朐大樱桃?、?诸城黄烟?、?寿光蔬菜?、?潍县萝卜?、?昌乐西瓜?、?安丘大姜?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其中,在寿光、青州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设施蔬菜小气候观测站,在昌乐庵上湖西瓜生产基地建立了温室西瓜小气候观测站,在临朐果品示范园及月庄、上林、辛寨三个大樱桃生产基地建立了露天和大棚大樱桃小气候观测站,在寒亭河滩萝卜生产基地建立了潍县萝卜小气候观测站,在安丘凌河大姜生产基地建立了大姜小气候观测站,在诸城辛兴烟叶生产基地建立了黄烟小气候观测站,在青州黄楼花卉生产基地建立了花卉小气候观测站,为做好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潍坊市气象局通过整理修订多年来不同作物的生长观测数据,建立了多种设施农业作物的气象灾害等级预报体系和精细化指标库,编撰了《潍坊市农业气象精细化指标与服务要点手册》,预报产品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市重点设施农业作物,可以根据不同作物提供针对性的精细化预报服务,科学有效的服务设施农业生产。

 在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期内,潍坊市气象局的农气人员每日制作一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每周一制作一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周报,对未来的天气状况做出预报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提出建议。尤其当预报有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暴雨、大风、低温、大雪、连阴天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农气人员根据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结合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结果和本地设施作物的生产实际,提前评估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及时向农户发布和制作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品。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非常强,像花卉这样对温度要求极敏感的植物,提前几小时收到预警让种植户有充足时间来调整大棚温度,最后的效益就完全不同?。农气专家袁静说道,?基于快速、准确发布的目的,潍坊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发了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实现了LED、LCD、预警大喇叭、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腾讯微博、传真等7种信息发布渠道的一键式快捷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明显增强。?

 总结提升 立足长远 统筹推进谋划服务新征程

 ?做大做强做精农业气象服务,发挥区位优势,要贯穿于气象现代化建设始终。?王令军如是说。今年8月份,《潍坊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在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透过方案,我们不难看出潍坊气象人的雄心壮志。

 ?到2017年,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农村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完善镇(街)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成立镇(街)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建立镇(街)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章制度。在全部镇(街)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覆盖全部镇(街)、村的乡村气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运行、管理和培训。以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为主体,建立覆盖全市镇(街)、村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大力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开展气象科普示范村、示范学校建设。以气象预报预警、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用天气预报及设施农业天气预报为重点,大力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至2017年,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方法研究,完善分析评价指标与模型,拓展农用天气预报、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作物产量预报、土壤墒情监测预测、发育期预报等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提高农业气象情报产品的时效性、针对性与定量化水平,实现覆盖主要农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气象情报信息分析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建议。开展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风险分析和预警预估、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灾害评估范围和种类明显拓展,形成稳定的业务能力与规范的业务产品。完成全市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不断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加强面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农业气象服务,加强面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农机大户等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手段,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效益。

 雄心壮志背后,是潍坊市气象局精心凝练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完善镇(街)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乡村气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培训、运行、管理。完善镇(街)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推进基层社区、农村的气象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优化市、县、镇(街)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建设气象灾害多发区镇级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对重大气象保障做出快速反应。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乡村气象灾害隐患库。建立重点服务对象库。建立和完善以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为主体的覆盖全市镇、村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体系。以气象预报预警、气象情报与农事建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大力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未来两年,这是将是潍坊气象干部职工的工作目标。(图文/记者孙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孙彦(微信公众号:鲁小象)

广州最热的地区

白云区江高镇大田村。根据查询天气预报官网得知,2023年广州最热的地区是白云区江高镇大田村,最高温度39℃,平均温度为32℃。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什么是水稻坐蔸?怎样防止?

水稻坐蔸通常是指水稻秧苗靠近根部的茎杆生长缓慢,茎叶变黄矮小,根系无新生根,无法分孽的现象。水稻插秧后返青期至分孽期发生坐蔸情况较多,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坐蔸产生的原因主有三个方面。一是天气影响,例如江西、湖南等地栽种早稻出现倒春寒天气。这种天气由于阴雨天持续时间长,气温下降,水温降低,栽种后的水稻根系受到低温伤害后,根系受沤后出现软绵甚至腐烂,从长不出新根来,接近根部的叶片发黄,茎叶变得干枯。

二是稻田里中微量元素缺少。这种情况主要是土壤里缺乏锌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水稻缺磷缺钾根系生长不良,叶片失绿。缺锌则水稻秧苗心叶卷曲,抽不出,叶片呈红色。

三是稻田缺肥且长期积水。人有高矮胖瘦之分,地有肥沃贫瘠之分。面黄肌瘦之人,经过合营养搭配调理,便能长的强壮结实;贫瘠的土壤经过合理均衡施肥、排水灌溉,便会便得肥沃,长出饱满丰收的庄稼。稻田内涝严重又缺少肥料,稻谷移栽后就相当于人在生长发育时缺乏营,自然不会分孽,也不会去高,变得纤细,又黄又干枯。

在防止水稻生蔸上,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留意天气预报,避开倒春害天气插秧。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提前或者推后插秧。提前插秧可使稻苗提早缓苗,若在缓苗后遇上寒冷天气,可在稻田喷洒防冻剂用以保温,防止低温引起稻苗坐蔸。

二,利用测土配方技术施肥,均衡营养供给。这种施肥方法相当于人生病后,大夫看病,先找病因,再对症下药。测土配方施肥,稻田缺什么中微量元素就补施什么肥料。只有营养供给均衡后,水稻才不会因为缺元素而生蔸。

三,要适当排水晒田。水稻生长虽然离不开水,但是过过多的水分会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对肥料的吸收。适当排水晒田能够利用太阳光来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效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进而防止水稻坐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