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啤酒花有哪些特征?

2.多少个国家在南极建站

3.2008奥运会金牌排行榜

4.地理常识全知道的图书目录

5.紧急求救电话有哪些?

6.海外有哪些让你感到震撼的城市建筑?

啤酒花有哪些特征?

德国捷克天气预报15天_捷克天气极端吗

(鲍迪富)

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 别名忽布、香蛇麻、酵母花、野酒花,我国统称酒花。为桑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浙江、四川等省区。东北和华北各省以及山东有栽培,至今已遍及全国各地。本品曾作为抗结核药物被收载于1977年版第一部中国《药典》。以未成熟的绿色果穗(球果)入药。果序内含香叶烯、葎草烯、香叶醇酯、卢杷酮、卢杷烯醇、卢杷醇等;此外,尚含有葎草酮、异葎草酮、蛇麻酮、葎草灵酮、后葎草酮、黄腐酚和鞣质等,有抑菌、麻醉、雌性激素、健胃利尿、镇咳祛痰和平喘等药理作用。味苦、性平。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抗劳、镇静安神、利尿、补虚的功能。主治食欲不振、腹胀、肺结核、胸膜炎、失眠、癔病、浮肿、膀光炎等症。

一、形态特征

茎长达10m以上,全株密生细毛并有倒钩刺。叶对生,有柄,柄长不超过叶片;叶片纸质,卵形,宽4—8cm,基部心形或圆形,不裂或3—5裂,边缘具粗锯齿,上面密生小刺毛,下面有疏毛和**小油点。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黄绿色,排成圆锥花序,花被片和雄蕊各5;雌花每2朵生一苞片腋部,苞片覆瓦状排列成一近圆形穗状花序。果实呈球果状,瘦果1或2,为增大的苞片包围着。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

啤酒花从每年春季经割芽后,由地下根茎处重新萌发出苗,形成新的地上茎,长叶、扩杈、开花,直到采摘,随着气温的下降,地上部逐渐枯萎,营养转入裉部,开始休眠越冬,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生长周期。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啤酒花在南、北方的生长发育规律亦有较大的差异。

1.根和地下茎的生长

(1)根的生长

啤酒花主根在合适的土层里深达数米,主根拫系分布在60—80cm土层里。南方多用根茎当年种植,种用根茎底部的切口处,根茎上残留的伤根上以及根茎抽生处在土下的芽枝上均能长出新根。气温在3℃以下,根生长缓慢,12℃以上,吸收根大量发生。平均气温7—12℃时,根茎栽植后20—25天才长出较多的根。

(2)地下茎的生长

地下茎上着生相互对生的芽,芽起初小而扁平,外侧围以芽苞。秋季根茎伸长肥大,芽便冲破芽苞,凸起长成芽节。根芽的生长与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呈负相关。6—8月是酒花地上部开花发育盛期,根芽生长受到抑制,伸长不明显。9月以后,地上部分生长接近结朿,此时根芽伸长就明显加速,根芽进入越冬休眠前,一般可伸长至5—7mm,但如遇秋季气温较高,靠近地面的芽亦能伸长至2cm左右。翌年春季,地温逐渐上升,根芽亦随之活动生长,抽出地面长成幼嫩的地上茎。一般浅土层的芽比位于深土层的芽先出土。在一个芽节上,如一个芽生长好,其余的芽则生长弱或不生长。每个芽节上中央的主芽生长最快,倘主芽受伤,另一个侧芽就会很快生长。因此,种植酒花宜在幼芽伸长之前,否则会使根芽受损,影响植株生长,降低产量。

2.地上蔓茎的生长

(1)主蔓的生长

酒花是蔓性缠绕植物,需采用棚架栽培。当酒花出土后,高度约在50cm以内时仍是直立的。随着茎蔓的继续阵长,就开始沿棚架下垂的引绳缠绕向上生长。5月间茎枝生长快,每天可延伸20—30cm。到现蕾开花,由于养分消耗增大,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待植株开花量增大至一定程度,则主蔓停止生长。一支主蔓可以有20—30节,各节的长度是不等的。中央各节较长,从中央向上或向下各节的节间均逐渐变短。蔓和节间的长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肥料不足,光照条件差,土壤地下水位高,病虫害为害等均会使植株生长明显受到影响。

(2)侧枝的生长

当酒花主蔓长1m以上时,主蔓上的腋芽中的主芽开始萌发分枝,即为侧枝,侧枝长度以主蔓下部发生最早最长,中部的次之,上部发生的最晚最短。酒花花体几乎都长在侧枝上,侧枝的数量和结构对产量关系很大。我国北方系一次开花地区,节上的主芽生长发育成一次开花枝。南方分次开花地区,先是每节上的主芽生长发育成第一次花枝,称春梢,结出夏花;然后在主蔓生长将近结束,第一次花枝正在开花发育时,主蔓节上的副芽又陆续生长发育抽生第二次花枝,称夏梢,结出秋花。南方和北方不同,其夏花少,秋花多,秋花的产量要占总产量的60%以上。

(3)花果的发育

①雌花的发育 当营养生长发展到5月中旬,就转入生殖生长,侧枝叶腋内的小芽分化形成着花枝,长出花蕾。现蕾后3—5天就进入开花期。酒花从出苗至开花一般需25—30天。酒花开花时,子房上的2枝白色毛状柱头伸出花苞外,由数十朵雌花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花球。单株的开花顺序中部枝条最早,上部次之,下部最迟。单株的开花数量,下部开花数最多,中部次之,上部最少。每株总花序数少则数百个,多则一、二千个。单个花序开放数为4—7天。单株各花枝开放天数约为7—10天,以3—6天或4—7天开放最多。

②球果的发育 球果柱头伸出苞片后7天左右就枯萎变成赤褐色,再过一周就开始凋落。与此同时,外苞和内苞亦迅速增大。一般开花后20天即可形成球果,大约6周即达成熟。成熟的球果外苞与内苞数量之比一般为2∶4。外苞质较厚,是一种保护器官,腺体不多,内苞质较薄,是一种飞行器官,下端分布很多金**的小颗粒,即为蛇麻酮腺体,内含α-酸是制造啤酒的主要成分,也是杀菌的主要成分。内苞基部内侧附着一个萎缩的小颗粒,此即为未受精的子房。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和光照

酒花属喜暖喜阳光的植物。宜16—23℃,年平均气温2.6—12.3℃,生育期内平均气温14—19℃较好。5—8月即主蔓迅速生长和花球形成发育时期,平均气,温17—23℃最好。酒花开花和成熟前的40—60天,气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对α-酸含量影响最大。

1982年,对杭州郊区珊瑚沙、新风、彭埠三个基地的酒花α-酸测定资料分析得出,一年之中酒花α-酸含量前期低,后期高。也就是说夏花的α-酸含量低于秋花。三个基地的酒花,α-酸含量均在7月中旬以后才逐渐增高,珊瑚沙的酒花α-酸一年中最高值7.4%出现在8月中旬,新风和彭埠两地的酒花α-酸含量最高值6.7%和6.87%均出现在10月中旬。由此可知,温度对酒花α-酸含量关系密切。

酒花要求阳光充足,阴雨、日照短,影响酒花的生长和发育,且酸含量显著降低。如1983年浙江霉雨期延长,日照时数减少,酒花质量均较差,α-酸没有达到一级花的标准。

1982年调查,萧山啤酒厂酒花基地,装有100烛光电灯三盏,每晚7时至次晨5时开灯照明,灯泡离酒花棚顶3.2m,发现照明灯光下的酒花蔓长、节多,叶变小,花球变得小而多,α-酸含量较不延长光照的高(表15—45)。

表15—45 延长光照对酒花的影响

上述例子说明,酒花生长发育和酸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光照。酒花生育期内适宜日照为1700—2937小时,杭州地区的3—9月为1238.8小时,年日照为1944.5小时。只要加强培育管理,仍可提高浙江酒花的产质量。

2.水分

酒花对水分的要求,总的说来是需要水分,但不宜过多。具体还应很据酒花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

酒花根系发达,蔓长,杈多,叶子繁茂,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很多水分,特别是中期需水量比前、后期要多。

从出苗到上棚前,所需水分较少,在江、浙一带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气温较低,植株小,蒸发量不大,加上地下水位较高,一般不缺水。相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有利酒花健壮生长。

上棚拔节后到花形成,虽然需要大量水分把营养输送到花球中去,但南方正处在霉雨季节,仍不缺水。

7、8月间,正是孕蕊、结花球的时间,需要大量水分,而江、浙此时已进入高温干燥季节,如不及时灌溉,供给所需的水分,便导致严重减产。

后期花已不多,需水分减少,一般无须灌溉。

3.土壤

酒花对土壤土质的要求不严,一般的土壤均可种植,但以肥沃疏松为好。酒花根蔸大,根深,喜肥。因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向阳的地块较为适宜、保水保肥、具耐旱抗涝特点的土壤,对酒花生长发育更为有利,pH要求中性,微酸性至微碱性亦可。

酒花在生理上具有耐旱、不耐涝的特性,一般旱情对酒花生长影响不大,也不至于造成灾害,象1983年的浙江霉雨期长,后又突然高温干旱,持续时间不长,萧山啤酒厂酒花基地采用沟灌的办法来满足对水分的要求,仍获得较好收成。而春季长期阴雨连绵,杭州市郊珊瑚沙一些酒花地块,涝情严重,沟内水排不出,土质渗水能力弱,不仅影响酒花生长发育,且有利霜霉病发生,造成减产降质。因此,酒花栽培的土壤除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外,还要土质好,渗水能力强。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1.青岛大花

主蔓为绿色,植株高大繁茂,主蔓粗1—2cm.表皮刺少,节间长,侧枝发达。叶片宽大,呈掌状三裂或五裂,叶柄长9—14cm。花体较大,为长椭圆形,花体成熟时为淡绿色。系晚熟品种。

2.哈拉道(小花)

原为德国品种,主蔓为赤绿色,有6条淡红色纵纹,刺多,节间长,侧枝发达。叶呈掌状三裂、五裂,叶柄长8—12cm。花体呈椭圆形,成熟时为黄绿色。质量较好,香味浓郁,抗病性强,是稳产品种。

3.捷克4号

主蔓为绿色,表皮刺多,节间短,侧枝不发达,叶片较厚,叶柄较短。花体成熟时为绿色,花体较小,为早熟品种。

4.卡斯卡特(Cascade)

美国引进的香味型酒花品种。适应性强,长势旺,结花率高,花球整齐,色泽黄绿色,香味浓郁,花期较长。酸含量较高,各时期结果稳定,抗病力较强。

5.长白1号

我国自己培育的苦味型酒花品种。长势旺盛,分枝性强,花球青绿色,花粉多,香味好,产量高,α-酸含量也较高。

(二)深翻细整、深沟高畦

酒花为深根作物,土壤深厚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根深叶茂。因此,在3月上、中旬掘起老根蔸后至栽种前,务必选择晴好天气,深翻土地,深度可视耕作层深浅的情况,一般应翻50—75cm或更深一些。敲碎土块,整细作畦。南方宜作高畦,并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三)健栽浅种,适当密植

酒花多系无性繁殖,即在新母茎和地下未出土的侧茎切取健壮无病虫害种苗进行繁殖。采用“青岛大花”品种,选用中、下层粗壮(直径1cm左右)、具有4—5节、皮色新鲜、无病虫害无霉烂的根茎种植。近土面或外露的根茎是霜霉病菌的越冬场所,翌年易发病,不宜采用。

根茎下种前,应用1%波尔多液或40%霜疫灵300倍液浸种12h,可减轻霜霉病的为害。

浅下种,以根茎顶端与土面平齐为度。栽后提沟泥培土,呈馒头状的墩,有利排水,防止烂栽。

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等条件而定,一般株行距为1.3×1.4m,每亩种350—360株。

(四)细查勤补,确保全苗

春寒多雨季节,湿度大,加上地下水位高,虽经选用健壮种栽,做到浅种,仍会发生烂根,出苗不齐,缺株较多,严重影响产量。因此,酒花出苗后,要及时细致检查,发现缺空,应及时补苗,确保全苗,为增产打下基础。

(五)留蔓引蔓,疏枝摘叶

酒花为藤本植物,需要棚架栽培。架高一般1.8—2.0m。酒花分蘖力很强,每株酒花留蔓不宜过多,一般夏花收前留2枝,夏花开始收时(7月上旬左右)再补留一枝,除去多余萌蘖。留蔓太多,徒长郁闭。光照不足,花球少,反致减产。棚下留枝,据浙江产区情况,霉雨季节的发枝虽有力,但很易烂头,不能往上生长,立秋以后可多留,随着气温逐新升高,花枝增加,开花数增多,有利产量提高。

酒花藤蔓生长快,缠绕性强,要注意及时引蔓上架,拉枝上棚,均匀分布在棚架上,要防止许多枝蔓缠绕成“一条龙”直上或丛簇在一起形成“一窝蜂”。要及时适当摘除老叶,剪除结过夏花的枝蔓,以使棚架内通风透光。这样不仅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且有利多结花球,提高产量。

(六)施足基肥,勤施追肥

酒花为高产作物,生育期长达200余天,单株可结花球数百朵以致数千朵,需肥量特别大。其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勤施追肥,重施关键肥”。以有机肥料(猪、羊圈肥,垃圾以及饼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氮、磷、钾适当配合。一般底肥施羊圈肥750kg,过磷酸钙50—75kg,饼肥50—75kg,翻土时施入或穴施。追肥在3月底或4月初幼苗出土前,亩施稀薄人粪尿500kg;4月中旬苗高20—30cm时,亩施稀薄人粪尿750kg;6月中下旬或7月上、中旬正值酒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最旺盛时期,所需养分特别多,是追肥的关键时刻,故称“关键肥”,必须重施。此后,每隔10天左右亩施稀薄人粪尿1000kg或化肥15kg,促进球花增多,开花不败。有的地方是每亩环施有机肥料1000—1500kg,饼肥50—75kg,过磷酸钙25—50kg,钾肥100kg,施肥应离根际20cm,以免伤害根系,施后培土高20cm,防止肥料雨淋流失。

(七)中耕除草,勤加管理

5月中旬以后,江南进入霉雨季节,杂草滋生,雨水多,湿度大,又极易引起烂根,甚至整批植株发生黄萎,造成落花,导致减产。除开沟排水外,要勤除草浅中耕,保持土壤疏松,植株生长健壮,同时经常培土,提高土温,保肥,干燥,有利酒花生长。

(八)病虫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humuli(Miyabe et Tak.)Wils.〕

是一种世界性毁灭性的真菌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在杭州地区于4月底至5月初开始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害最重。病菌能侵害幼苗、叶、枝蔓、花球各部,表现不同的症状。幼苗出土不久,苗尖萎缩,茎节缩短,叶面向下卷曲,质地变脆,不能爬蔓,剖开木髓部呈黄褐色。叶片发病,叶面病斑初呈水溃状,以后不断扩大,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1—5mm,后期相互融合成褐色大斑,逐渐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叶下面生有一层灰黑色的绒毛状霜霉层。枝蔓多发生在嫩尖部分,感病后萎缩卷曲不振,节间缩短,叶下或簇下挂呈“龙头状”,花农称“瘟鸡笃头”,重者褐色干枯。花球发病后,苞片上初呈黄绿色、后呈褐色斑点,逐渐扩大,病健花片有时相互交错呈斑驳状,严重时致使整个花穗变褐枯死,潮湿时其上长出灰色霉层。病原菌由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多年生酒花的根茎部越冬。来年由此生出萎缩的新梢,并在其上形成孢子囊,成为发病的初次侵染来源。5月份以后,在温度已适合病菌繁殖的情况下,连续阴雨,湿度高,有利发病。所以南方地区霜霉病在霉雨季节往往严重流行;气候干燥即使有病菌存在,病斑上亦多不产生霉层。二年生酒花发病重于一年生酒花。田间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拉蔓上架不及时,不进行去枝摘老叶,酒花生长郁闭,小气候湿度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严重。防治方法:(1)选留健壮根茎并经40%霜疫灵300倍液浸种12h,同时在割芽或整芽时,用同样浓度的霜疫灵药液灌根,每株0.5kg;(2)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合,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3)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及时整枝疏叶,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4)酒花出苗后,发现病苗即可喷洒40%霜疫灵200倍液或用50%瑞毒霉500—800倍液。每隔7天一次,连喷6—7次。

2.白粉病

〔Sphaerotheca humuli(DC.)Burr.〕

5月初始发,5月下旬病情加重。发病酒花,叶背病斑处褪绿呈黄褐色,叶面生自粉状菌丝体,后期在“白粉”层上生有众多的小黑点,即为病原菌的闭囊壳,致使植株生长衰弱,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降低酒花产量和品质。病菌以有性世期的闭囊壳随酒花残体遗留在土壤表面越冬。在温暖地区和温室内亦可以菌丝在酒花活体上越冬。翌年5—6月间放射子囊孢子,引起初次侵染。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温湿度关系较大。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白粉病的发生,特别是江南“霉雨季节”和多雨湿润的秋季,很易流行。栽培管理上偏施氮肥,致使植株徒长,只长叶不开花,棚下湿度大,通风透光差病害加重。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棚下清洁,清除残枝枯叶,减少越冬菌源;(2)生长期要及时引蔓上架,使通风透光,减轻为害;(3)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增强植株本身抗病力;(4)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也可试喷三唑酮。

3.玉米螟

〔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

于6月上旬发生,直至秋季。防治方法:5月底6月初,植株上发现有似开水烫过一样的枯叶,应及时连同叶柄一起摘除,并集中烧毁或沤肥。主蔓(茎)被害,不必把茎拉断,可用锋利小刀沿虫孔向上把茎的一面剖开(纵剖)捕杀幼虫,被害酒花仍能继续生长,开花结球果;在发生初期或幼虫三龄以前尚未钻入蔓内时,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Bt乳剂200倍液防治。

4.朱砂红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

7—8月高温干旱,发生猖獗。为害酒花先从下部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后期干枯脱落,长势减弱,影响花球形成和膨大,同时还可为害酒花的球果,造成产量降低,质量变劣,防治方法:(1)酒花收后,冬春结合翻地,清洁田园,清除杂草和枯蔓,破坏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虫口;(2)酒花地内不宜间作豆类作物;(3)在做好引蔓上架工作的基础上及时疏枝打叶,使棚内通风透光,促使酒花生长健壮;(4)发生初期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双甲脒1000倍液。

5.蜗牛

(Bradybaena raoida Benson)

又名“带壳蚰蜒”,是酒花苗期的重要害虫。酒花出苗后,群集酒花地,舐食叶片和嫩茎(蔓),造成孔洞或嫩蔓被舐断,影响酒花生长。防治方法:(1)据蜗牛昼伏夜出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捣碎作为饲料或沤肥;(2)清除地内杂草或堆草诱杀或撒大麦芒,以减轻为害;(3)掌握产卵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大批卵,减少为害;(4)喷洒1%石灰水和每亩用茶子饼粉5—6kg撒施。

6.蓑蛾

(Acanthopsyche sp.)

又名避债蛾,为害酒花茎、叶。杭州、山东等产区的酒花遭受小蓑蛾为害严重,被害后叶片发黄,长势衰弱,影响夏花和秋花的产量。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5—6月,为害酒花新梢叶片,第二代幼虫从8月份开始为害叶片。食叶表和叶肉,晴天中午多藏在叶背,傍晚、清晨或阴天则栖息叶面取食。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早期挂起的袋囊,消灭幼虫;(2)7、8月份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加0.2%中性皂,或80%敌敌畏1000—1200倍液喷雾均可,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喷药在傍晚或清晨进行,做到喷药周到,喷湿为止,以提高防治效果。

其它尚有象鼻虫、日本金龟甲、麻叶甲〔Psyllides attenuata(Koch.)〕、粘虫、斜纹夜蛾、刺蛾类以及地老虎等害虫为害。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日期

酒花在3月栽植后,经过3个月左右的精心培理,至6月中、下旬就可开始收获。常言道:“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收五成”。酒花达到八成熟时,就是收获的适期。其采收标准为:球果已呈松果形或方柱形。花体淡**,苞片紧凑,花粉状腺体明显,且布满内苞的1/3以上即可收获;闻之已具有芳香浓郁的酒花香味,无青草味;用手捏球果时,有硬感并发出嚓嚓声;用手揉搓,花片有粘感,并有**油质出现。

未成熟的酒花,花体青绿色,手捏时有软感,香味不浓或无香味,花粉粒不饱满,揉花片时粘感和油质不明显。过熟的花球呈浅红白带灰色,花粉松散,花粉粒脱落,香味消失或变异。

根据南方情况,酒花从开花到成熟,夏花40天左右,秋花25—30天。收花季节从6月下旬至10月中旬约4个月,进行分次收花。

(二)采摘方法

用人工采摘。西北地区,由于酒花一次成熟,因此只进行一次摘花。江南地区因花球分批成熟,必须分次釆花。采摘时注意下列几点:

(1)逐朵采摘,切莫成串采花,以免损伤枝蔓、弄碎花体、混杂叶片、影响质量。

(2)每朵花须留1cm左右花柄,以免散瓣碎花。

(3)做到酒花成熟的先采,迟熟的后采,未熟的花球不采。据天气预报,大风大雨来临前应组织劳力突击采摘。

(4)采收夏花时须保持秋杈,防止折断花枝,影响秋花产量。

(5)采下的酒花,切勿堆积挤压,以免发热变质,暂时不能烘烤的酒花,应薄摊通风处。同时,注意采摘量与烘烤容量的一致。

(三)干燥加工

刚采下的鲜球果含有60—80%的水分。因此,必须及时烘烤。一是可使酒花迅速脱水,避免鲜花腐烂变质;二是利用升温蒸发,在脱水的同时除去存在于鲜花中的一些低沸点的挥发物,以减少或除去青草味。

1.干燥方法

在西北地区,由于酒花栽培面积较大,一般已采用3—4层翻板式自动烘炉,从上花到出花实现了机械化。江浙一带种酒花面积比较分散,烘烤设备比较简单。一般采用1—2层的烘床。烘烤时,将酒花平摊在烤床上,每层厚约40cm,用火管加热,采取自然通风方式或装配小型的排风机,人工翻花。

酒花的干燥主要掌握好温度,温度过高,球果干燥虽较快,但容易变褐,出现焦味,有效成分降低,干花α-酸含量较鲜花明显降低(表15—46)。浙江花农采用变温烘考方法,初入炉时掌握在45℃左右,后升温至55—60℃,到出炉前1h再降至45℃左右。总烘烤8—10h,烘烤酒花色泽较好,香味较浓;在烘烤时,除掌握温度外,通风以加快干燥速度,缩短烘烤时间,节约燃料。一般采用小型排风机进行通风,风速掌握在2—3m/s较好;摊放厚度,对烘烤时间和酒花质量也有较大关系。摊摆过厚,不但供烤时间延长,而且受热不易均匀,势必造成多次翻动,弄碎球果,降低质量。厚度一般以40cm左右为宜;为了使酒花烘烤均匀,在烘烤期间必须翻动,一般一炉酒花以翻动2次为好。在翻动前必须关闭炉门,用煤压落火焰,向烤房内送风,在温度降低后,再行翻花。翻花使上下层花调换,做到轻翻、细翻、不漏翻,尽量少弄碎花体。到后期接近干燥时,要经常取样检查,用拇指和食指直捏花体,花轴有十之七、八易折断时即可熄灭,降温出炉。

表15—46 烘烤温度对酒花α-酸含量的影响

2.回潮

酒花烘烤后约含水分6—8%,此时花体干酥立即打包,易弄碎花体,必须进行回潮。回潮有自然回潮和人工回潮两种。自然回潮是把烘烤好的酒花堆放住回潮室内,打开门窗,使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以达到打包的水分标准,江南雨水多,湿度大,采用自然回潮很简便。天气特别干燥,也可采用人工喷雾的方法进行回潮。回潮室要求通风、宽敞、平坦、清净,靠近烘烤房:回潮后的酒花要达到手握花体感到绵软,有湿润感觉,花轴尚能折断,水分一般9—10%即可打包。如果水分超过12%,则在贮存中容易发霉变质。

(四)打包进仓

1.打包

回潮后即可打包。打包可用压榨机,每包按标准要求50kg,密度350kg/m3。一般贴近酒花处用牛皮纸包装,其外再用聚乙烯膜包装,最外层包以白布或塑料布。外用铁皮带扎紧,包装要求严密,不得有缝隙。打好的包要注明生产批号、产地、品种、毛重、净重、日期并在醒目位置用红色标明“防潮”、“避光”等标志。

多少个国家在南极建站

目前,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始于80年代初。1980年1月,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学家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参加澳大利亚组织的南极考察活动,从而揭开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序幕。我国从1984年开始独立组织南极考察以来,已经成功地组织了19次南极考察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其中有不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成为国际南极科学考察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去南极?

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的考察队员一般从北京乘国际民航前往,沿途可能经日本、美国换机后,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然后乘智利民航到智利南部城市彭塔阿雷纳斯,再转乘智利空军飞机至长城站。从长城站返回时,先乘智利空军飞机至彭塔阿雷纳斯,乘智利民航抵圣地亚哥,然后乘飞机返回北京。一般每2~3年,我国都要派考察船赴南极长城站进行补给和科学考察,此时考察队员将乘船前往长城站。

由于中国南极中山站没有空中航线,所以去中山站的考察队员将乘船前往。我国一般每年都派考察船赴中山站进行补给和科学考察。考察船现在通常从上海启航,沿途将穿越赤道,经澳大利亚后,过西风带抵达中山站。

现在担任中国南极考察航渡任务的船是哪一艘?

“极地”号于1994年退役之后,担任中国南极考察航渡任务的船是“雪龙”号船。

“雪龙“号原系乌克兰赫尔松船厂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破冰能力的破冰船,自重1 1 4 0 0吨,功率为1 7 9 2 0马力,最大航速为1 8节,续航能力达1 . 8万海里,可以一口气从地球北极驶到南极。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 9 9 3年3月2 5日建造完工的这艘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具有较强的破冰能力。能以0 . 5节航速,连续冲破1 . 2米厚的冰层。船装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利于破冰。用E级钢板制作的船体,即使在零下4 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下,也不会变性。

“雪龙”号船拥有哪些设施?

“雪龙”号船装备了各种先进装备和科学考察仪器,船上设立的气象中心,可以接收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为本船在气候极其恶劣又变化无常的极地海区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位于二层的水文资料采集室,集中了一大批先进的科研仪器,其中有用于搜寻鳞虾及其他南极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走航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 T D”等。加上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配套设施,科研人员可在船上进行一系列海洋考察与研究项目。船上还设有健身房、图书馆、卡拉O K厅、医疗室、手术室等文娱、体育、卫生设施,并有一个小小的游泳池。“雪龙”号是一个流动的科学实验室,也是南极考察队员的一个温暖的“家”。

参加人类首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人类首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队员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前苏联、美国和日本。

1989年7月25日,探险队从美国飞抵我国长城站,7月28**们从南极半岛顶端出发,依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由西向东,穿越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山脚,到达南极点美国考察站,又穿越从南极点到前苏联东方站之间“不可接近地区”,翻越东部的极地高原,于1990年3月3日到达终点站——前苏联和平站。探险队历时220天,艰苦跋涉5986千米,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次国际合作横穿南极大陆的伟大壮举,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瞩目与尊敬。

中国参加横穿南极大陆的是当时43岁的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冰川学家秦大河。他沿横穿路线进行冰川考察,每隔50~70千米设点挖雪坑(1~1.5米深),测定冰雪参数和冰雪采样,共设100个站位,采取800个样品,获得了第一手完整的研究资料。

南极点有何建筑和设施

随着大陆冰盖的移动,当年的阿蒙森和斯科特留在南极点的国旗、账篷等遗物已经“搬了家”,在大约相离今天的南极点2000米的50米冰层下。位于南极点的美国南极考察站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始建于1957年。这年,美国海军工程兵在赛普尔的指挥下,从麦克默多站飞行了8个小时,在离南极点13公里的地方降落,用狗拉雪橇的方法运去建筑物资,靠太阳辨别方向,找到了南极点,建立了一个简易站。现在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是1975年建成的。它的主要建筑物,是由一座半埋在冰雪中的高l 5.8米,直径50米的铝制圆顶建筑物和四座独立的建筑群组成。室内设备齐全,装饰华丽,建有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该站是为了纪念最先到达极点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用他们的名字命名的。

l975年建成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也偏离南极点。为此,该站的考察队员.每年的元月1日都要用仪器测量一次南极点的位置。插上一个新的标记。该站的补给全部由飞机来完成,站上设有通讯中心、气象中心、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站等建筑。由于该站处在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对赤道以南的任何向太空的发射物保持全方位的观察,便于跟踪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极点又是进行大气科学和地球物理研究的极好场所。正因为如此,美国在此建站并且不惜代价配备了各种精密仪器,充分发挥了它的技术优势,取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吸引着各国科学家。

南极第一城在哪里?

美国的另一个科学考察站——麦克默多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该站1956年建成,有各类建筑200多栋,包括10多座三层高的楼房。麦克默多站是美国南极研究规划的管理中心,也是美国其他南极考察站的综合后勤支援基地,建有一个机场,可以起降大型客机,有通往新西兰的定期航班,此外,在站附近,有两座小型机场。这里还建有大型海水淡化工厂以及一座原子能发电厂(为防止污染现已撤离),建有大型综合修理工厂。麦克默多站的通讯设施、医院、电话电报系统、俱乐部、**院、商场一应俱全,仅酒吧就有4座之多。麦克默多站还有私人工程公司,在麦克默多站周围和较远处的各种实验室里,每年冬季有近200名,夏季有2000多名科学家在从事各学科的考察研究。每年在这里工作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外籍科学家都在20~50人左右。每年的夏季,一架架大型客机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把成千名游客运往这里,以观光南极洲的风采。麦克默多站的夏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就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故有“南极第一城”的美称。

俄罗斯南极考察站有什么特点?

美国在南极洲的考察基地以大著称,俄罗斯(前苏联)在南极洲的考察基地则以数量多、分布广而闻名,在南极大陆周围,共分布着俄罗斯的8个常年考察站和6个夏季考察站。由于俄罗斯财政紧张,现大多暂时关闭。

俄罗斯的青年站,在规模上仅次于麦克默多站,该站建于1962年,以后几经充实、扩建,现在不仅有大功率的无线电中心,还有向大气发射气象火箭的基地,有装备良好的科学馆、实验室和计算中心。该站是苏联在南极的气象中心,与和平站一起服务于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船只,为飞机和船只的安全提供气象保证。该站主要的科学研究项目有:极光、电离层物理学、地磁学、冰川学、海洋学等。该站建有大型机场,飞机不定期地飞回本国。

南极最高的考察站是哪一个?

俄罗斯的东方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海拔3600米。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相当于其他大陆5600米高的空气含氧量。东方站几乎是南极洲最冷的地方,1983年7月21日,测得一89.2度,人们将这里称为南极的“寒极”;在这里冰川学家打出了世界最深的钻孔,深达2600米(计划打到3700米);由于这里气候酷寒而且风大,被称为南极不可接近地区。该站一般有3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地球物理、高层大气物理、气象学、环境学和冰川学方面的研究。

日本的昭和站是什么样?

在纷纷南进的征程中,不甘落后的是日本人。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在经济尚未恢复的1956年夏季,日本南极考察探险队乘“宗谷”号破冰船,在东南极的吕佐夫一霍姆湾一带考察,于1957年1月29日建成昭和站(南纬69度、东经39度)。该站坐落在南北长、东西宽的一个露岩岛上,海拔高度为43米。该岛与南极大陆之间隔着有5公里宽的翁古尔海峡。该站经过多年的扩建和完善,目前已有20幢建筑和3座发电站,总建筑面积已达2900平方米,各种车辆装备40多台,每年在站上越冬人员为30名左右。该站处在极光带,几乎每天都有极光可见,因此是开展高空大气物理学研究的极好场所。该站建有4座火箭发射装置,在这里发射探空火箭是深测高空的理想手段。

昭和站的建立,曾为日本南极考察队到达南极点的考察立下汗马功劳,也是日本南极考察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最多的站。

英国的南极考察站重要进行哪些研究工作?

英国在南极建立了7个考察站,主要进行大气科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其中大气科学共分三个专题项目:气象学(包括气候、臭氧、太阳辐射、污染)、磁学(包括绝对磁场、磁脉动)、电离层(包括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磁大气层科学)。

英国在南极的考察站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对理论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因此,对其资料的质量,他们自称享有很高的国际威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因粒子降落和大气结构变化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英国在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上也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丰富了整个南极研究的理论宝库。

南极最小的常年考察站是哪一个?

南极考察站几乎都是在各国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但在众多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只有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建立的“世界公园”站是唯—不属于主权国家的常年科学考察站。还有一个由捷克民间组织建立的“常年越冬站”也十分特别。它就是建在南设得兰群岛的纳尔逊岛冰帽上的捷克斯洛伐克站,这个站是现存的各国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中最小、条件最差、人数最少的常年考察站了。它的全站建筑仅是两座不到10平方米的木板房,无水、无电、无任何通讯设备,仅有2名队员在这里度夏和越冬考察。两名捷克队员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在一个孤岛上,在风暴肆虐的南极隆冬,仍然坚持常年生物考察和气象观测,精神难能可贵。

各国在南极的考察站为何多建在沿岸?

南极考察站一般选在南极大陆沿岸,而且地势相对平坦。之所以选在大陆沿岸,主要是考虑大船不能靠近陆岸,要用小艇卸运物资。这样就便于登岸,物资卸运方便,补给容易,而建立在内陆的考察站,又必须用飞机或雪地车再将物资转运一次,费时费力。同时因为沿海岸地域一般比内陆温度偏高,冰雪融水易形成较大的湖泊,考察站就有了充足的淡水资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污水的排放问题,按照《南极条约》有关保护环境的规定,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能排放到海中,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就要增加净化设备,为了节约经费,减少和缩短入海的管道,考察站建在南极大陆边缘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大多数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沿岸。

南极考察站的选址有什么原则?

要在南极洲建立一座科学考察站,首要的任务是选好站址。也许很多人会感到奇怪,南极洲那么大的地域,还不是随便找块地方就行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建站的条件;其次是有没有科学考察的价值。根据分布在南极洲的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和100多个夏季站的情况,各国在南极洲选择站址的条件基本是相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条。首先,有裸露基岩的地域。考察站之所以要建在裸露的基岩上,主要是因为对建房的地基要求极为严格。建立在基岩上的房屋更能有效抵御南极狂风的袭击。其次,人员和物资运输要尽量方便,最好建立在沿岸。第三,要有利于综合性内科学考察。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建站的区域,必须有科学考察的价值,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决策者首先要想到的。因为千里迢迢到南极就已经非常不容易,再把考察站建立在荒凉的大陆,又要付山极大的艰辛,若再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简差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这—条标准也是各国选择站址的—条至关重要的条件。

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用水是怎样解决的?

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以及苏联的东方站,都建在冰盖上,他们又是怎样解决淡水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取冰雪来化水,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消耗。为了减少人力的消耗,有的内陆考察站在蓄水池边缘建立一堵弧形墙,利用风吹雪进入蓄水池。一旦蓄水池内的水少了,就用推土机往蓄水池内推雪,经过加温以保持池中有足够的生活用水。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保护南极环境?

为保护南极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中国南极考察队要求全体队员遵守南极条约有关条款,严禁追逐、惊吓动物,更不准伤害和捕捉;不经站长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采集各类标本样品,科学考察采集标本、样品,要在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并登记造册;不得进入动植物保护区,保护南极植被,不准毁坏和任意采集;保护南极地区的纪念物,不准乱刻乱划;要爱护友邻站的建筑、设施和装备;外出考察的一切废物(包括大便)都要带回考察站统一销毁。

最先进入南极圈的人是谁?

1773年1月17日,载重为462吨的英国“决心”号船,共有船员193人,在船长库克的率领下作环球航行时,在东经30度附近进入南极圈,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向南到达最远的距离,库克及其船员亦为最先越过南极圈的人。

第一个到达南磁极的人是谁?

人类为了登上南磁极点,查明它的确切位置,曾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南磁极的位置最早是由爱尔兰人沙克尔顿率领的探险队于1909年查明并确认的。1907年,沙克尔顿组织了一支探险队,雄心勃勃地试图征服南极点相当时南磁极的实地位置。到1909年1月9日,沙克尔顿的探险队到达南纬88度23分处,离南极点只有160千米的路程了。这时,猛烈的暴风雪刮得他们晕头转向,由于缺乏食物和体力不支,如果硬撑下去就可能全军覆没。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只得派出一支小分队,穿越南极大陆的冰盖,向南磁极前进;最后这支小分队终于到达了南磁极,并且测定它的位置是南纬72度25分、东经155度16分。探险队的澳大利亚队员莫森,在征服南磁极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是他找到了英国人罗斯几经努力都没能找到的南磁极具体位置。后人为了铭记莫森作出的贡献,将澳大利亚的一个南极考察站,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莫森站”。

最先横穿南极大陆的探险队是哪一个?

1957年底,由英国12人组成的探险队,在极地探险家富克斯的率领下,从威德尔海沿岸的谢克尔顿考察站出发,历99天,行程3,437千米,终于在1958年3月2日到达罗斯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从比较短的路线,完成横越南极大陆的壮举,成为最先横越南极大陆的探险队。

我国南极考察船怎样进行气象预报?

船舶在极地海区航行、作业或停泊时的气象保障非常重要,而且难度更大。我国南极考察船的气象服务由船上的气象保障组来完成。气象保障组把本船实时观测的气象资料,同接收卫星云图、邻近国家气象台站的传真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做出未来24~48小时的气象预报和实时冰情预报,准确性比较高。结合国内有关单位的配合,还可作出48小时以上的天气形式分析,提供给船队领导参考。但由于极区气象复杂多变,加之预报经验不足,也偶有失误。

中国南极考察训练基地在哪里?

南极考察训练基地必须具备类极地的环境,我国的南极考察训练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滑雪场。1986年3月,中国第3次南极考察队首次在这里进行冬季训,以后各次队均在这里进行冬训。

亚布力滑雪场是中国最大的条件最好的高山滑雪场,曾经成功地举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各项雪上比赛项目。滑雪场位于黑龙江省完达山脉张广才岭大锅盔山的北麓,距哈尔滨市260公里,交通比较方便。该滑雪场最高海拔高度为1374米,属于小山区气候,冬季比较寒冷,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3摄氏度。该地区降水量丰富。每年10月中旬开始降雪,直到次年5月初山顶仍有积雪,一年的积雪期可长达半年之久。因此,亚布力滑雪场的自然环境完全适合类极地训练。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怎样进行冬季训练?

冬季训练是南极考察队员训练中的重要一环。训练时间一般在每年2至3月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南极自然地理概况、中国南极考察概况和本次考察队的主要任务;野外进行滑雪、雪中登山、冰中脱险、宿营、挖雪沟和雪洞、滑落停止(翻身保护)和位置确定、方向识别等。

通过冬季训练,使队员掌握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登山要领,尤其要掌握组结式登山技术;学会当人员或车辆陷入冰缝时如何通过绳索迅速进行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掌握当人员从冰坡上下滑时迅速用冰镐和准确的动作使下滑停止的要领;学会雪地挖洞或挖沟进行避难的方法;掌握宿营地点选择、帐篷架设的步骤和方法,并学会用煤油打气炉和高山气炉进行野炊;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和手持式卫星定位仪(GPS)确定位置和识别方向等。

外国南极考察队员也要进行训练吗?

为了使南极考察队员适应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取得在南极地区行动的自由,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圆满地完成各项科学考察任务,各从事南极考察的国家无不对考察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训练的目的是使南极考察队员熟悉下一年度的南极计划,内容一般包括野外训练以及根据各自特定的岗位接受专业课程的培训。

外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野外训练课程是各国南极考察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般课程包括在帐篷中露宿;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甚至是在冰天雪地里如何进行工作;如何应付南极常见的环境困难,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巧。

整个课程涉及在南极环境下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着重于生存技巧。虽然有一些考察队员可能不想离开考察站从事野外跋涉,但是在冰雪中,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以及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的安全问题是与所有考察队员息息相关的。训练内容包括导航、在冰雪中行进、救生技术、野外设备操作、搭帐篷、制造紧急隐蔽处、搜索和救护、越野滑雪、攀冰技术、使用无线电台和野外急救技术等。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中国人是谁?

世界上大约有3000多入到过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原中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钦泉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张坤诚,应美国国家科学院极地研究委员会的邀请,于1985年初抵达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进行友好访问,他们是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中国人。

1984年底,高钦泉、张坤诚从北京出发,到达飞往南极点的前进基地——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然后换乘LC—130大力神飞机飞往南极。这种飞机是往返南极点的主要交通工具,尽管机身很重,但性能很好,行动方便灵活。它与一般飞机不同,除起落架外还配有雪橇,因而不论在陆地区还是在冰原上都可以起落,很适宜在南极洲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使用。南极的气象条件复杂,飞往南极的飞机每隔l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收听1次天气预报。由于天气原因,他们飞往南极点的时间表曾改变了好多次。

1985年1月11日,他们终于遇上了好天气,顺利地飞到南极点。在到达南极点的当天,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亲手把中国的五星红旗升起在南纬90度的上空,同时还把一个指向中国北京的指向标插在南极点上。

谁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中国女性?

世界各国赴南极考察的人员很多,但女性却寥寥无几。而我国妇女却从一开始就参与了中国的南极考察。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华梅,是我国第一位登上南极的女科学家。1983年11月,她应新西兰政府的邀请,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派遣,与另一位科学家许昌,参加了1983~1984年新西兰组织的夏季南极考察,地点是新西兰斯科特站,考察地质专业。

到达南极洲的第一位中国记者是谁?

1979年1月15日至2月3日新华社驻智利记者金仁伯,访问了智利在南极半岛上建立的3个站,以及苏联的别林斯高晋站和阿根廷的奥卡达斯站。他是到南极洲采访的第一位中国记者。此后几乎每一次南极考察和北极考察都有记者随队参加,他们写文章、拍照片,摄录象,把中国的南极考察工作介绍给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第一批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1980年1月6日至3月18日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中国选派董兆乾和张青松2人首次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进行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与访问,他们是第一批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此间,他们还访问了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新西兰的斯科特站和法国的迪·迪尔维尔站。

第一批到达南极洲的中国少年是谁?

1986年1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了“中国少年纪念标”揭幕仪式。共青团中央少工委从亿万少年儿童中挑选出2名少先队员代表杨海兰和吴弘,赴长城站参加揭幕式。他俩是第一批到达南极洲的中国少先队员。

谁是横穿南北极的环球探险第一人?

1979年9月2日,英国兰努尔夫·菲内斯爵士辞别了查尔斯王储,率探险队乘“本杰明·鲍英”号船驶离英国的泰晤士河,从而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穿越南北极的环球探险。他们在穿越南极大陆途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1981年1月11日到达了新西兰的南极站——斯科特站,历时75天。1982年夏季,爵士和伯顿两人乘雪地摩托车,离开北冰洋的埃尔斯米尔岛北岸的越冬地,去征服最后的路程——北冰洋。一路上因冰墙太多,他们舍弃了雪地摩托车,拉起装有72千克物资的玻雪橇,一步步地向北极点挺进。他们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终于在1982年4月11日胜利到达北极点。经过99天的艰苦跋涉,他俩终于走出冰海,回到“本杰明·鲍英”号船,当他们返回英国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至此,历时3年的首次穿越南北两极的探险结束了,行程达56000千米。

中国如何开展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中国的两个南极考察站虽然都建立在南极沿岸,但至今已经成功地组织了三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1997年1月18日,有8名队员参加的中国首支内陆冰盖考察队,驾驶三辆雪地车从中山站出发。此后14天里,队员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深入冰盖300千米,钻取到两支50多米长的冰芯。从这些冰芯中可以分析出近2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状况。

1998年初,又开展了第二次内陆冰盖考察,深入内陆近500千米,钻取到50余米深的冰芯。

1999年1月11日,第三次冰盖考察队深入到南极内陆1100余千米的A冰穹地区,在海拔3800多米高的冰盖上,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钻机,钻取到百米深的冰芯,打破了我国冰芯钻探的最高纪录。据测算,该冰芯的“年龄”,起码超过600岁。这次获得的冰芯,为南极科学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冰盖上钻取冰芯?

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冰盖上钻取冰芯样品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深冰芯的钻取要在南极高原上建立设施齐全的考察站,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费时几年才能完成。当然,科学家在北极的一些冰川和青藏高原的冰川上也钻取冰芯,但较在南极要容易一些。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冰川是由每年的降雪堆积成的冰层所构成,冰雪将大气中降落的各种物质完好地储存起来,因此,冰芯提供了自冰川形成以来气候的全部历史记录。通过对钻取冰样的研究分桥,可以了解全球气候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判别人类活动(特别工业社会以来)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还可以获知天体和地球演化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冰雪是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宝库。

2008奥运会金牌排行榜

排 名 国家/地区 金 牌 银 牌 铜 牌 总 数

1 中国 6 2 0 8

2 韩国 3 2 0 5

3 美国 2 2 4 8

4 捷克 2 0 0 2

5 意大利 1 2 1 4

6 日本 1 0 2 3

7 澳大利亚 1 0 1 2

7 荷兰 1 0 1 2

7 西班牙 1 0 1 2

10 英国 1 0 0 1

10 泰国 1 0 0 1

10 罗马尼亚 1 0 0 1

13 俄罗斯 0 3 1 4

14 法国 0 2 1 3

15 朝鲜 0 1 2 3

16 古巴 0 1 1 2

17 津巴布韦 0 1 0 1

17 奥地利 0 1 0 1

17 越南 0 1 0 1

17 土耳其 0 1 0 1

17 瑞典 0 1 0 1

17 匈牙利 0 1 0 1

23 中华台北 0 0 1 1

23 克罗地亚 0 0 1 1

23 格鲁吉亚 0 0 1 1

23 德国 0 0 1 1

23 白俄罗斯 0 0 1 1

23 阿根廷 0 0 1 1

23 阿尔及利亚 0 0 1 1

23 印度尼西亚 0 0 1 1

23 乌兹别克 0 0 1 1

23 瑞士 0 0 1 1

地理常识全知道的图书目录

第一篇 自然地理总论

一、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认识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

天球、天体和天体系统

总星系

星系团和星系群

星团

宇宙中的“三洞”

河外星系

银河系

星云

恒星

中子星

白矮星

超新星爆发

行星

卫星

彗星

星座的划分

占星学中的十二星座

时空隧道

第五空间

太阳系

太阳系的特点

太阳系未解之谜

太阳

八大行星

小行星

哈雷彗星

流星

流星雨

陨星

通古斯大爆炸

太阳黑子

日珥

耀斑

太阳风

极光

地月系

地月系的特点

地球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磁场

地球引力

月球

月球的十个未解之谜

月相

朔望月

日食

月食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的分类

空间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

“阿尔法”空间站

开发月球的计划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时区和区时

时差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

地球的公转

极昼和极夜

四季的变化

四季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二十四节气

历法和历法的分类

农历和公历

用拳头记忆公历月份的大小

干支纪年法

地图和地球仪

地图

地球仪

地轴和两极

经线和纬线

赤道

南、北回归线

二、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地壳

岩石圈

岩石的分类

地幔

软流层

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壳物质循环

三、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特点

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褶皱和断层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火山

地震

芬兰

丹麦

冰岛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白俄罗斯

乌克兰

俄罗斯

波兰

德国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奥地利

瑞士

列支敦士登

英国

爱尔兰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法国

摩纳哥

西班牙

葡萄牙

意大利

梵蒂冈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

黑山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希腊

北美洲

加拿大

美国

墨西哥

危地马拉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古巴

牙买加

海地

格林纳达

南美洲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巴西

智利

阿根延

巴拉圭

乌拉圭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新西兰

非洲

埃及

苏丹

利比亚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

中非

喀麦隆

赤道几内亚

刚果(布)

刚果(金)

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

肯尼亚

乌干达

坦桑尼亚

卢旺达

布隆迪

赞比亚

英桑比克

津巴布韦

南非

马达加斯加

塞内加尔

几内亚

佛得角

塞拉利昂

利比里亚

加纳

多哥

贝宁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外力作用

四、地球的演化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地层和化石

五、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的热能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大气的运动

天气系统

气候的形成

气候的变化

气象观测

天气预报

六、海洋和陆地水

地球上的水与水循环

海洋起源与海水的性质

海水运动

海平面变化

河流

湖泊、沼泽和湿地

泉和瀑布

地下水

冰川

七、地貌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流水地貌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火山地貌

八、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九、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概述

气候资源

海洋资源

土地资源

土壤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新能源

自然灾害概述

气象灾害

海洋灾害

地质灾害

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第二篇 人文地理总论

一、人口、人种和民族

人口与发展

人口与环境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二、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语言的分类

语言景观

三、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农业的产生

农业的影响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四、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选择新变化

工业地域

五、聚落与城市化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及城市区位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

聚落体系和城市景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六、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与点

电子通信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国际贸易和金融

七、旅游地理

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旅游资源

文化景观

旅游发展的区域影响

旅游景观的欣赏

八、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政治地理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国家权力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国际合作

第三篇 中国地理

一、自然地理

地势和地形

山脉

河流

湖泊

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

荒漠

海洋

半岛

岛屿

海峡

气候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规律

三大自然区

自然资源

二、经济地理

三大经济地带

交通运输网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工业的布局与发展

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

水利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

东北地区的农林基地建设

黄淮海平原的农业低产区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长江三峡的综合整治

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

西气东输

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资源

开发

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海南岛的开发

三、区域地理

行政区划与少数民族构成

我国行政区划分的原则

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原则

城市名称的语意

城市的雅号

历代古都的所在地

城市名称的演变

我国的少数民族

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北部沿海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东省

东部沿海地区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南部沿海地区

福建省

广东省

海南省

黄河中游地区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长江中游地区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安徽省

西南地区

云南省

贵州省

四川省

重庆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西北地区

甘肃省

……

第四篇 世界地理

紧急求救电话有哪些?

紧急电话号码

一、国内紧急电话号码

中国大陆:

警察 : 110 火警 : 119 救护车 : 120 交通事故 : 122

香港: 紧急求救电话: 999 澳门: 紧急求救电话: 000

二、国外紧急电话号码

亚洲

新加坡: 紧急呼叫 999 火警 995 警察 999 救护车 999

马来西亚: 紧急呼叫 112 火警 994/992 警察 999 救护车 999

查号台 103

泰国: 紧急呼叫 191 火警 199 警察 195 查号台 105

印度: 警察 100 救护车 102 火警 101 交通警 103

伊朗: 110

以色列: 警察 100 救护车 101 火警 102

日本: 警察 110 火警 119

大洋洲

大洋洲、澳洲: 000 (若使用移动电话 , 您必须告诉操作员您在哪个洲。)

新西兰: 111

欧洲

欧洲多数常用紧急数字: 112 适用于奥地利、 比利时、 克罗地亚、 塞浦路斯、 捷克、 丹麦、 芬兰、 德国、 希腊、 爱沙尼亚、 法国、 冰岛、 爱尔兰、 意大利、 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 立陶宛、 卢森堡、 荷兰、 挪威、波兰、 葡萄牙、 斯洛文尼亚、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英国

奥地利: 警察 133 救护车 144 火警 122

比利时: 通用紧急 112 警察 101 火警和救护车 100

克罗地亚: 警察 92 救护车 94 火警 93

塞浦路斯: 通用紧急 112, 199

捷克: 警察 158 救护车 155 火警 150

芬兰: 通用紧急 112 警察 10022

法国: 通用紧急 112 警察 17 救护车 15

英国: 通用紧急 999, 112

爱尔兰: 通用紧急固定电话 999移动电话 112

挪威: 警察 112 火警和 救护车110

德国: 警察 110 火警或救护车 112

意大利: 警察 113 救护车 118 火警或灾害 115

波兰: 警察 997 救护车 999 火警 998

葡萄牙: 112

俄国: 警察 02 救护车 03 火警 01 气体泄漏 04

斯洛伐克: 警察 158 救护车 155 火警 150

瑞士: 警察 117 救护车 144 火警 118

立陶宛: 警察 02 救护车 03 火警 01

北美洲

加拿大: 911

墨西哥: 060 或 080

美国: 911

南美洲

玻利维亚: 救护车 118 警察 110

巴西: 警察 190 救护车 192 火警 193

三、旅外国人救助

旅外国人救助,全球免付 800-0885-0885 (24 小时接听)

海外有哪些让你感到震撼的城市建筑?

海外的城市建筑种类繁多,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各自国家和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无论是古老的城堡、寺庙,还是现代的摩天大厦、公共建筑,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以下为您介绍几个令人感到无比震撼的城市建筑:

1. 温莎城堡(英国):温莎城堡位于英国温莎小镇,是英国王室的主要住所。这座城堡的建筑风格相当古老,历史悠久。它包含了许多美术馆、大型花园和图书馆,还有一些富丽堂皇的宫殿。

温莎古堡

2. 科隆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是德国科隆市的最大宗教建筑,有着858年历史。这座大教堂位于莱茵河畔,有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特色。内部有大量的壁画和玻璃窗,让人感受到古代信仰的深厚魅力。

科隆大教堂

3. 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大厦:欧洲议会大厦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市中心,是欧洲议会的办公地点。大厦外形极其独特,呈铳钉形状,高度为15层,通过玻璃外壳的银色边缘体现了其现代感和未来感。

欧洲议会大厦

4. 纽约Empire State Building:纽约的帝国大厦是曾经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直到1971年是世界的第一高楼。它有着灰色的色调,摩天大楼的特点非常明显。在许多**和电视中,它也是曾经出现的重要地方之一。

帝国大厦

5. 雪兰莪双峰塔: 雪兰莪双峰塔坐落于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市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双子塔,也是非常典型的摩天大楼。建筑风格独特,外观有八个立方体形,象征着“八大特权”。此外,双峰塔还有一个特制的天气预报系统,可以轻松地检测天气情况,确保游客的安全。

双子塔

这些都是海外令人震撼的城市建筑,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着属于它们的光辉历史和文化内涵。希望您有机会去见证这些建筑的气势和美感。